——訪青海民族大學藏族教授、國家級專家、博士生導師祁順來
“少數民族學生要想走出喜馬拉雅山,走出草原,到外地去工作、學習、生活,不學習漢語是不行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強‘雙語’教育‘堅持方向、依法有序,因地制宜、穩步推進,遵循規律、尊重意愿,積極引導、創造條件’的工作原則實事求是,符合實際,科學合理,是完全正確的。”身材瘦弱、精神矍鑠,穿著樸素,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閃爍著睿智光芒的祁順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雙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維護少數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少數民族下一代成長發展的需要。我們要深切體會黨和政府的良苦用心,不要存在模糊認識或疑慮。”
10月27日上午,記者走進青海民族大學,見到七十歲的藏族教授祁順來,雖然歲月已給他的雙鬢增添了幾縷白絲,但他和藹的笑容依然散發著融融春意。
出生于互助土族自治縣臺子鄉的祁順來,1964年畢業于青海民族學院藏語言文學系,同年參加工作,從事民族教育工作47年,現為著名藏學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博士生導師、青海民族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藏傳因明學。
“作為一名從事民族教育40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我十分關注全省教育大會的召開情況,并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會議精神。通過認真學習,我深受教育、倍感振奮,特別對如何開展民族教育和‘雙語’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民族教育和‘雙語’教育改革的方向、工作原則和目標任務,增強了辦好民族教育和”雙語“教育的信心和決心。‘雙語’教育是一條特色的教育路子,學生既能傳承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學到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應嚴抓不放,多學一門語言好比多了一只手,作為少數民族既要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又要學好本民族語言,這樣也會使學生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40多年的教學工作,讓祁順來在“雙語”教學發展進程方面感觸很深。他說,在學習全省教育大會精神中,有一點印象特別深刻,就是“雙語”教育改革的原則,這既是對以往“雙語”教育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實踐證明了的正確而可行的原則。繼續堅持這一原則,必將穩妥地實現“雙語”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也必將推進民族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黨和國家培養的少數民族知識分子數量相當可觀。僅從我們學校的統計數字看,青海藏區基礎教育師資有47%來自于我校,其中藏語及藏漢雙語基礎教育教師占78%。通過‘雙語’教學,既培養了一大批掌握民漢兩種語言、熟悉兩種文化的少數民族人才,也培養了一批民漢兼通的漢族知識分子和干部。”
“現在國家大力發展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區實行‘雙語’教育是黨和國家長期以來的重要方針。希望通過雙語教育,為少數民族學子插上騰飛的雙翼”。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0/10/28/010221999.shtml(視頻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