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視作抗癌神藥的冬蟲夏草價格今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有專家擔心,這可能使生態平衡原本就很脆弱的青藏高原面臨更大的壓力。
冬蟲夏草俗稱藏蟲草,是享有“百藥之王”美譽的名貴藥用真菌,分布在海拔2800米至5400米之間的高寒草甸,與野生人參和鹿茸并稱為“中國三大名貴中藥材”。全球蟲草資源僅分布于中國、不丹、印度和尼泊爾四國,小小的蟲草及其開發產品的年產值已達千億元人民幣。
作為中國最大的蟲草產出地,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最近公布了蟲草報價表:目前,蟲草價格區間基本處于每公斤6萬到23萬元之間,銷售均價為每公斤10萬元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對青海、西藏等中國蟲草主產區來說,目前蟲草價格相對仍是正常的、理性的,但對北京、上海、廣東和港澳臺等蟲草終端消費市場而言,不能排除人為炒作的嫌疑。在北京的一些藥店中,蟲草價格從每克188元到680元不等,平均價格明顯高過了黃金。
作為中國著名的“蟲草之鄉”,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因蟲草品質上乘、儲量巨大而著稱。玉樹藏族自治農牧局副局長付民山粗略估計,今年全州蟲草產量為20噸左右,大約比去年增加了33.3%。
玉樹縣小蘇莽鄉藏族牧民嘎永江措告訴記者,今年5月他一家3口共采挖了200多根蟲草,目前還放在家里沒有出手。談到對蟲草價格的看法,他說:“現在的市場價格與去年相比確實高不少,平均每公斤高了2萬多塊錢,但大伙都認為后面價格還能往上漲,準備再等等看看。”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隨著近年蟲草價格不斷攀升,蟲草采掘迅速升級,導致蟲草資源急劇萎縮,嚴重威脅蟲草主產地生態環境。
據了解,蟲草核心分布地帶處于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江河源頭地區,這里生態極其脆弱,一旦破壞很難自我恢復,將對整個亞洲的氣候產生深遠影響。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農牧局副局長布周說,每年5月份,大量農牧民涌入蟲草產區,而采挖一根蟲草最少要破壞30平方厘米的草皮,每年蟲草采挖季節過后,草山上都留下無數坑洞。這些坑洞不僅將寸草不生,還會不斷退化、沙化,可能延伸擴展至整片草原。
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由于出產的蟲草質量上乘成為生態受損“重災區”。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黃河源頭鄂陵湖出水口出現歷史上首次斷流。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生林對此憂慮重重:“年年如此采挖蟲草,源頭上草原持續被破壞而退化,源頭斷流不可避免。”
專家認為,蟲草資源儲量不清是造成目前市場混亂、亂采濫挖的首要原因。青海省農牧廳草原監理站站長蔡佩云說,中國蟲草蘊藏量究竟有多大,蟲草資源分布情況如何,目前這些“家底”還沒經過詳細普查,無法搞清楚,導致生產目標不合理、采集計劃不科學,已成為開發利用蟲草資源的重要制約“瓶頸”。
專家認為,市場經濟并非萬能,市場失靈亟需糾正。針對具有投資品屬性的蟲草及其市場,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當在保護江河源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下大力氣進行市場監管和規范,從而實現“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