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不斷強化激勵措施,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著力構筑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體系,使全縣的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遍地開花。2009年,全縣非公經濟實現產值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近年來,張家川縣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興縣富民的重要工作來抓。根據本縣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的決定》,從土地使用、稅費、金融、審批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并將這些政策細化、量化,層層分解,使之由“原則型”變換為“實用型”,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工商、發改、土地管理等部門還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責、細化政策條規,延伸服務內容,為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簡捷、優質、高效的服務;金融、稅務等部門酌情減稅讓利,切實加強對非公經濟的信貸支持。據統計,到去年底,全縣內資企業已累計發展到167戶,注冊資金達到8770萬元;全縣私營企業累計發展到154戶,投資人達到393人,雇工人數達到1904人,注冊資本1.0735億元;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2戶,入社成員75人,成員出資總額達到247.52萬元;全縣個體工商戶累計發展到2516戶,注冊資金2526萬元,從業人員達到3692人,分別比上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為了給全縣非公有制經濟提供更為廣闊的經營場地,張家川縣還采取國家、集體、個人投資相結合的“多元化”籌集辦法,多渠道籌集市場建設資金1800余萬元,在不斷鞏固、完善和繁榮縣內原有各集貿市場和專業市場的基礎上,重點對張家川商業城、張家川同仁建材市場、夜市小吃城、恭門蔬菜市場、龍山臥龍地百貨市場、龍山皮毛市場、馬鹿林副牲畜產品交易市場拓展和擴建,先后建成各類專業和綜合市場22個,在全縣上下逐步形成了以聞明全國的張家川商業城、龍山皮毛市場為龍頭,8個專業市場為主體,張川、龍山、馬鹿、梁山、恭門、張棉6個集貿市場以及商務部推行的"萬村千鄉"工程為補充的城鄉貫通、大小互補、功能齊全、批發零銷兼有,大、中、小超市林立的市場網絡,使非公有制經濟已真正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