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兆娥創作的剪紙工藝品——“中國圈”(11月12日攝)。
第一次見到伏兆娥就是在一間不足50平方米的工作室內,她正在創作以紀念上海世博會和迎接2011兔年為主題的剪紙作品——“玉兔登世博”。上下翻飛的剪刀和全神貫注的表情展現了一位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與質樸情懷。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她已經完成了一幅簡單的剪紙作品,惟妙惟肖的形象和獨具匠心的構思讓在場的觀眾嘖嘖稱奇。
今年50歲的伏兆娥是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剪紙協會的副會長,有“西北第一剪”的美譽。她創作的剪紙作品時代對比鮮明,生活反差強烈,內涵深厚而有新意,被全國各地的剪紙博物館所收藏。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伏兆娥作為“寧夏活動周”的非遺傳承人在世博園區的寶鋼大舞臺上充分展示了她“西北第一剪”的精湛功力,許多觀眾在看到她為自己所剪的肖像后都驚嘆到:“以前只見過畫家的肖像速寫或漫畫,用一把剪刀創作人物肖像,而且這么快、這么傳神,真是厲害!”
今年是伏兆娥剪紙生涯的第40個年頭,當問及她為什么40年如一日的堅持剪紙創作時,伏兆娥說:“實際上,我只是中國大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普普通通的一位女性。我生活的地方固然邊遠荒涼,甚至有些貧瘠,但不乏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不缺對美的追求,更有人們不懈的努力和創造,這正是我想通過自己的剪紙向世界展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