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女孩在陌生的地方如何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我們在多元文化的英國應該怎樣生存?”14日,英國作家拉斐爾• 塞爾伯恩(Raphael Selbourne) 向中國文學愛好者講述了獲2009年英國柯斯塔文學處女作獎項作品《鏗鏘麗人》(Beauty)的創作起因。
對神秘的探索應該通過小說進行下去
拉斐爾• 塞爾伯恩出生在英國牛津一個教師之家。父親是牛津大學的教師,母親也從事教學工作。他在Sussex大學學習的是政治學,畢業后先當教師,曾在中國做過英語教學。“感覺做老師,對個人想象力方面沒有多大幫助,決心開始寫小說,”拉斐爾說。
拉斐爾說自己很幸運,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通過閱讀,我對社會問題產生關注,我開始對其他人的人生充滿興趣,對信仰、道德理念、令人恐懼的事情進行認真思索。閱讀讓我意識到,小說是人類表達自我的最復雜的一種方式。”
拉斐爾認為,人類面臨很多充滿神秘色彩的東西,對神秘的探索遠沒有完成,應該通過小說創作將探索進行下去。小說不只是閑暇時的娛樂方式,而應該是對生活的哲學思考。小說等藝術方式的最重要價值在于探索生活或人的本性,提供對生活的反思,好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天空”或者“腳下的道路”。
處女作《鏗鏘麗人》的創作與拉斐爾的一段工作經歷有關。在意大利生活一段時間后,他回到英國教書,教不會讀寫的成年人。“我感覺到他們希望學會讀寫但也有憤怒的情緒,”拉菲爾說,在教書的過程中,他和周圍的關系變得很親密,了解了他們的生活,有了創作的欲望。“我很感動,我覺得必須做點什么,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我想在某種程度上小說創作就是對生活的感觸和對事件的報道。”
《鏗鏘麗人》思考生存、文化差異和偏見
拉斐爾的小說《鏗鏘麗人》中,主人公是一個20歲穆斯林女孩Beauty,來自孟加拉,居住英國在相對貧窮的地方。“‘Beauty’是穆斯林女孩中比較常見的名字,”拉斐爾說。
可是,這個穆斯林女孩的生活并不像名字一樣美麗。小說中,14歲的她被送回孟加拉,和一個45歲的男人結婚。她無法抗拒家庭的壓力,雖然結婚,但從未讓丈夫進過臥室。后來,女孩裝病,回到英國,但也必須簽署文件,將丈夫帶到英國。穆斯林女孩的解決方案是“逃跑”。
“這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為她逃跑后無法見到母親和姐妹。女孩跑出去后,獨自生存很困難,沒有錢,也不能讀書認字,也找不到工作,充滿恐懼,害怕白人,也害怕黑人,覺得他們都是種族主義者,印度人和穆斯林人,她都害怕。”拉斐爾說。拉斐爾筆下,穆斯林女孩開始了對自己人生的探索,她思考她對上帝的信仰到底在哪里,她有很強的負罪感,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達成一種平衡。
拉斐爾談到,小說探索的主題是“這個穆斯林女孩在陌生的地方如何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我們在多元文化的英國應該怎樣生存”。他想通過這本小說讓讀者思考Beauty遇到的問題,如何生存,如何處理文化差異,如何處理偏見等。“我想我的靈感來自真實的生活中的人物,我不斷尋求探索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