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守功25日對記者表示,在山東菏澤市新挖掘的古沉船初步判斷為元代的內河船,其保存基本完好,這一古文物復原將對即將開始的大運河申遺大有幫助。
本月24日,山東省文物局、菏澤市政府聯合召開菏澤沉船考古成果鑒定暨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該古船的鑒定情況:船體長約21米、寬5米,高1.8米,距離地面深約4米。沉船共分為10個船艙,寬在1.3—1.8米之間,所用木料為柏木和楸木。在沉船內及周圍共出土包括3件元代青花瓷器在內的文物110余件,其中一件元青花龍紋梅瓶估價超過1億元人民幣。
記者獲悉,本次古沉船考古將申報今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目前工作人員正在沉船兩側各挖掘一條探溝,對沉船周圍的地層進行分析,進而確定沉船附近是否還有其他文物,進一步確定沉船的年代,分析沉船的原因等。
王守功告訴記者,這條古船為木質內河船,除左側木質基本腐朽外,底部和右側保存基本完好,可以復原。但該古船的船主身份不好判斷。據考古推測,船是自南向北順流航行在寬闊大河上的,突然船頭右側遭到外力或其他船只的劇烈撞擊,被劇烈撞擊后船受損出現裂口而受重力作用快速下沉。至于這條古船能保存下來大量有價值文物的原因,應是河水和沙層對文物所起的保護作用的結果。
這位考古專家稱,這條古船的發掘,對研究元代木船及制作工藝提供了標本,對研究菏澤等地的航運史及黃泛區地形有重要意義。所出土的大量文物對研究元代上層社會文化生活、社會習俗等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也對即將開始的大運河申遺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