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以前是個村,現在只剩不到30戶。”小李(化名)坐在新買的轎車里,神采飛揚地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順著小李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眼前一片瓦礫,只有少數幾間平房矗立在瓦礫堆里,“我們村大概100多戶,今年4月份大部分都搬走了,剩下不走的各有各的理由。”
小李是北京市朝陽區東壩七棵樹村的普通村民。自從拆遷以后,小李一家感覺一下子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們村大概平均每戶能補到300萬元吧,有三四家補到了1000多萬,當然也有補償少的。”小李掰著手指頭算道,“我們家補的算普通的,三口人能回購兩套100多平方米的房,買這輛車十幾萬,還能剩100多萬吧,反正夠花了。”和買豪華車四處炫耀的村民相比,小李的做法比較低調,買輛普通車在周邊小區拉“黑活”。
不斷攀升的房價和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在北京周邊的村落制造了一個又一個造富神話。2009年北京大望京村拆遷,讓大望京村一年新增了600多輛小汽車。隨后北京市朝陽區金盞、孫河、崔各莊、豆各莊、東壩、三間房、將臺鄉……也輪番全面展開了拆遷騰退工作。
根據政府原定計劃,2010年朝陽區將完成土地儲備區域和定向安置房所在地塊的房屋拆遷騰退工作,以及10余萬農民的轉居轉工。
批量制造的“新中產”?
東壩某村的阿萍(化名)依舊還在給別人當保姆,但細算起來,阿萍已經可以算是“千萬富翁”了。
由于家里宅基地的面積比較大,阿萍一家分到了600多萬拆遷款,兩個兒子年滿18歲,按照當地的拆遷騰退標準,45歲村民可回購267平方米住房,18歲以上不滿45歲村民可回購167平方米住房。“50平方米以內回購價每平方米4500元,50平方米以上回購價每平方米8000元。”阿萍全家可回購三套超過100平方米的房子。
而目前位于同區域的商品房奧林匹克花園均價賣到每平方米27000元左右,首開常青藤已經均價賣到28000元/平方米左右。據估算,阿萍回購的房子轉眼間就能升值到每平方米20000元左右。一次拆遷,讓原本依靠給人當保姆糊口的阿萍轉瞬富了起來,僅房子估價和剩余補償款就身家超千萬。
阿萍的另一個同鄉選擇了另一種“不要回遷房、純經濟補償”的方式,按拆遷面積每平方米1.2萬元補償,兩個大院子最后拿到了補償款930萬元。
“大部分人還是選擇要房子。回購的房子分三種戶型,一居50多平方米,二居70多平方米,三居100多平方米。現在家家三四套房子,多的五六套房子。”當地騰退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補償款來說,每戶由于宅基地面積不同和家庭人口狀況不同,補償款從100萬到數百萬不等,一半以上的村民拿到的大概是200萬~500萬補償款。”
東壩地區位于北京東部五環外區域,屬于城鄉接合部。由于北京CBD概念熱炒,位于CBD延長線的東壩房價也水漲船高。多年前,這里的村民就早已經告別了種植、養殖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村民都以蓋房收租為生,被冠以 “瓦片經濟”村。現在,村子沒了,村民卻在一夜之間成了百萬富翁。
在距離東壩不遠的姚家園汽車城,近期買車的大部分都是東壩村民。買車的檔次也高低不一,從幾萬元的吉利到近百萬元的英菲尼迪。據說也有人買了奔馳、寶馬。按照村民們的說法,好車的標準是30多萬的廣州本田,高配。稍差也得是十五六萬的車。
融入城市的速度和隱憂
事實上,隨著北京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北京的大興區、通州區等地,幾年來已經誕生了不少“拆遷富翁”。
作為北京市兩個城鄉一體化試點村之一的朝陽區大望京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已完成全村1692戶村民拆遷騰退協議的簽訂,以及25萬多平方米房屋的拆除。政府為此付出了43億元的安置款,主要用于征地補償、騰退村民補償安置和農民轉工轉居。
另外,北京豐臺區金融辦介紹說,今年他們啟動了八個北京重點村城市化工程,拆遷資金200多億。
快速城鄉一體化的推進,當然也帶來了不少隱憂。最主要的是“轉工轉居”后的村民生活來源問題。
“雖然村民目前分配的金額不少,但由于習慣了以前靠收租生活的村民,以后要想辦法自謀出路。村民上樓后水電費、物業費各項開銷,再加上村民不會理財,‘坐吃山空’最后將成為最大的問題。”一位騰退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也有不少村民一拿到大筆補償金額就隨意揮霍,造成了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
農民轉為居民后,社會保障和收入來源一直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實際問題和難點。大望京村在拆遷騰退后,征地補償返回村集體經濟,同時取得規劃綠地的養護權,并給大望京村5萬平方米底商實物補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讓產權變股權,農民當股東,發展村級股份制經濟,保障村集體組織成員長期得實惠。”
由于不少地區城鄉一體化進程還在試驗階段,因此,每個鄉和地區的補償辦法都不盡相同。“一鄉一策”在拆遷騰退的過程中十分普遍,大部分《騰退辦法》都由當地鄉人民政府自行編纂。
并非所有的村民都接受產權變股權的模式,東壩地區也有不少村子提出了所謂的“分家底”方式:將村里的公有財產和集體土地,得到政府補償后,按照人頭數現金分配。“按照這種方式,轉居后村民還能拿到幾萬元的家底錢。”上述騰退辦公室工作人員解釋。
將成最大片人口密集區
“這里未來的規劃主要是打造一個大型居住區,面積將超過望京和回龍觀。”相關知情人士透露。
作為在1992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就確立的北京十大邊緣居住集團,東壩邊緣集團是其中最晚被開發的一個。根據東壩邊緣集團控制性規劃,其范圍包括東壩鄉全部,平房鄉的平房村、石各莊村,將臺鄉的北崗子村,金盞鄉的北馬房村。規劃建設用地范圍控制在五環路以東、亮馬河北路和東壩路以南、金盞東路以西、姚家園路以北的區域內。
在北京市規劃委的網站上有大量關于東壩地區項目建設的信息,大多由北京首開天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金隅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金泰地產等國企開發,還有一些企業有些陌生。據有關媒體報道,東壩90%以上的項目開發商為北京市國有房地產企業或國企控股的房地產公司。
此外,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即將入市”地塊目錄顯示,未來即將入市的地塊中,東壩邊緣集團南區超過51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項目是其中最大的一宗地。
作為北京最后一處邊緣居住集團,東壩除了原有的“保障房”使命,還有新的任務。東壩商務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王躍榮曾公開表示,建成后的東壩北區將集高端商業娛樂、總部商務辦公和國際交流服務功能于一體,并依托機場吸引知名航空公司總部和服務機構在此設辦事處。
“村民的土地經過‘七通一平’后,將歸入北京土地儲備中心,最后將公開掛牌招投標,拿地的將是各大上市和有實力的房地產公司。”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看來,村民的補償款也許很高,但在整個土地的利益鏈條中,村民獲得的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