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京城,苦夏難熬。
在距牛街禮拜寺幾十步之遙的一個小區居民樓內,一位回族老人身著白色短袖布褂,頭戴禮拜帽,全神貫注伏案而書,筆形隨意,意隨情轉,頃刻間,“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躍然紙上……
這位老人就是近年在京城回族人中聲譽鵲起的書法家劉敬一先生。
奧運情結 一往情深
宣紙上,筆暢墨濃,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遒勁有力,灑脫奔放。看到這,記者不由得想起撒哈拉沙漠的駱駝商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強悍武士,古老的文字被藝術化之后,總能給人以美好的遐想。似乎是注釋,又好像與這兩種古老的文字爭奇斗艷,“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中文真、草、隸、篆四種書體或灑脫飄逸,或纖巧細膩、或行云流水、或皓月清風,三種文字書法如錐劃沙,唱和呼應,形神畢肖,余韻無窮。
以前,由于與阿拉伯世界和波斯古國的淵源,回族人常用阿文、波斯文書寫《古蘭經》中的經句,把其與漢字書法結合起來的作品卻不多見。近年來,憑借深厚的文化功底,退休在家的劉敬一先生將阿文書法、波斯文書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以對聯、條幅的形式,用自己數十年來生活、工作的獨特視角,賦予三種書法以新的生機與活力。在劉老家中,記者看到了許多中文與阿文、中文與波斯文或阿文與波斯文相結合的作品,如兩種書法的“真善美”、“求真務實”、“清真言”、“依赫倆素”,單一文字的“七律——長征”、“念奴嬌——赤壁懷古”、“太思迷”、“杜阿宜”等等,樸厚遒勁,方圓兼備,氣勢奔放,書家彌漫于宣紙上的幽深情懷清晰可讀,令人肅然。劉老的探索與實踐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歡迎,現在,許多回族人家張掛劉老作品,許多與民族、宗教有關的單位如清真寺、中小學校、辦事處、商店飯店等也張掛著劉老的作品。
在奧運會就要開幕的時候,卡塔爾、伊朗和蘇丹三國駐北京大使館為本國專門收藏了劉老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三體書法作品。談起這件事,劉老非常高興,他說:“北京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也非常自豪,我想,我通過書寫這幅作品一是為北京奧運會做一點兒實事,二是以此表達一下我興奮的心情。”劉老說,“由于我身份的關系,我所接觸的一些阿拉伯國家、東南亞國家的穆斯林對中國舉辦奧運會感到由衷的高興,他們把中國視為非常友好的國家,希望北京奧運會能夠順利舉行,圓滿結束,因此,用書法這種形式表達我們穆斯林的心聲,是一件令人非常高興的事”。
協助政府 化解危局
劉敬一先生1930年出生于河北大廠,6歲進私塾念書,8年學習,打下了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其間愛上書法,師從京東著名漢文書法家郭振鐸先生,漢文書法基礎就此奠定。私塾畢業之后,在天津當“海力凡”(阿拉伯語,意為“學員”、“繼承者”)時,得到中國東部著名阿拉伯文書法家曹金藻阿訇真傳。后來,他到北京東四清真寺當海力凡,閑暇時讀書練字,終年不綴。1953年,通過古典文學、時事政治等科目筆試,又經過面試,劉老被北京市文化藝術管理處錄取為職工,先后在藝術處、演出處等部門工作,在計劃經濟時代,為北京及外地演出團體在本市的劇場演出安排、協調忙碌多年。1987年,劉老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工作了38年之后,劉老從北京市文化局退休,享受副處待遇。
退休之后,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劉老積極參與本民族事務,在黨的統一戰線下,為回族人民做一些實事。由于自身深厚的漢文化修養和伊斯蘭教造詣,劉老先后被北京康營清真寺、赤峰紅山區清真寺聘為阿訇,主管一方教務,為當地的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當地口碑極好。劉老的老朋友、著名回族社會活動家閃世昌先生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2005年,赤峰市某小學一位女教師缺乏民族宗教知識,憑道聽途說發表了一通傷害回族同胞民族感情的言論,之后又印成文字,發放給班上同學。一些回族學生拿回家給家長看,家長看了異常憤怒,紛紛找到學校,事態一下子不好控制……赤峰市委、市政府感到事態嚴重,馬上邀請宗教界人士協助協調解決。其時劉敬一先生已經離開赤峰5年,接到求助電話后,他不顧年老體弱,連夜買火車票趕赴赤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與有關方面一起做工作,最后取得當地回族群眾的諒解,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談及此事,劉老說:“江澤民同志說‘民族無小事’、‘宗教無小事’,民族間的和諧、友好,要靠大家共同努力,56個民族才能擁有美好、富強的未來。”
希望和平 期待和諧
正興德茶莊始創于清乾隆年間,是京城有名的清真茶莊,因具有獨特的經營風格和服務特色,被原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賈慶林、劉淇等領導同志都曾到茶莊視察,該茶莊在社會上享有很高聲譽。2003年,正興德茶莊總店在新建成的牛街商業區落成,一時買賣興隆,生意火爆。在人們交口贊譽的時候,劉敬一先生憑著深厚的阿拉伯文功底,一眼看出茶莊新匾上的問題:那阿文寫的不是正興德“茶莊”,而是正興德“飯莊”!劉老指出之后,店方向有關專家、學者求證,證實確實錯了之后,向劉老求字。現在,劉老舒展大氣的阿文題字被印制在正興德茶莊的宣傳冊頁上,“劉敬一糾錯”成為正興德茶莊史上的一段趣話。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其他老人忙于休閑、保健、養生的時候,劉老卻在家看書查典,終年不輟。劉老像許多穆斯林老人一樣,每天凌晨3點起床去牛街禮拜寺做禮拜,之后,上午練字寫字兩個多小時。中午休息之后,下午再到禮拜寺做禮拜,之后,再寫、練兩個多小時。晚上的電視,劉老只看新聞,不看電視劇。為什么不看?他說:“一來是太水,如《鐵道游擊隊》,原來的電影,一個多小時把故事講得淋漓盡致,自始至終抓著觀眾,現在把這點兒事弄出40集來,添了一些新東西,意義也不是特別大;二來是我有許多事情要做,花那么多時間去看,劃不來。”
有什么事情要做?由于在赤峰做了5年阿訇,劉老已與那里的回族群眾建立了友誼,他每年都帶一些現金和物品去看望那里生活比較艱難的住戶。赤峰紅山區清真寺年久失修,在他的奔走、呼吁下,最后集資修建翻新,為提高下一代文化素質,新禮拜寺里專門開辟了孩子們的學習場所,那里有文化知識書籍和民族方面的特色書籍,供孩子們閱讀。在他的倡議下,牛街回民小學、花市回民小學和赤峰市實驗回民小學聯合舉辦了“手拉手、心連心”活動,北京的兩所小學與赤峰市實驗回民小學舉行聯歡活動,并向后者贈送了兩千多冊書籍。這個活動在赤峰市引起很好的反響。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參加一些社區活動,如在法源寺舉辦的“丁香筆會”,和北京市一些民主黨團組織的文化活動。
1989年,劉老的作品在北京穆斯林文化藝術展覽上獲得好評,1998年在內蒙古老年“松鶴杯”書畫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02年應邀參加馬來西亞“國際誦讀《古蘭經》比賽及文化藝術作品博覽會”,現場進行書法表演;2003年應邀參加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館揭幕典禮,2005年應伊朗政府邀請,參加“伊朗第十三屆《古蘭經》藝術展”……應新加坡、馬來西亞有關方面邀請,他將于今年9月——在穆斯林齋月期間對這兩個國家進行走訪,眼下,他正忙著書寫、裝裱作品,準備作為禮物贈送國際友人——他的阿文、波斯文和中文三文合一的書法作品非常受歡迎。
劉敬一老人的經名叫“哈吉·阿布杜·哈欽”,他是北京的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他今年78歲,他希望世界和平,安寧,誰也別欺負誰。
他希望中國和諧、富強、昌盛,他一邊書寫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一邊祝愿8日開始的北京奧運會順利舉行,圓滿結束,大家都樂樂呵呵的,別鬧什么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