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展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綠色食品事業發展成果的上海綠色食品博覽會上,我省多家企業的參展產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客商,展示了青海綠色產品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也從中看到,這些優秀企業的成長壯大,無不是依托我省綠色資源優勢。本期編發了我省幾家龍頭企業的發展歷程,以期為我們如何依托資源優勢、積極打造綠色產業提供借鑒。
牦牛肉、藏羊肉、乳制品、菜籽油、蠶豆、青稞、馬鈴薯、蜂產品、沙棘、枸杞、中藏藥材……今冬,中國綠色食品上海博覽會上,來自青海大地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再次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這屆綠博會上,我省共組織18家“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及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化龍頭企業參展,產品涉及11大類近200個產品,基本展現了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綠色產品。我省展團交易總金額達371.45萬元,擬合作項目金額達5237.72萬元。同時,我省展團榮獲農業部頒發的“優秀組織獎”;展廳設計榮獲“最佳設計獎”。青藏高原綠色肉食品有限公司和青海寧食(集團)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生產的蜂產品和牛羊肉制品分別榮獲“綠色食品暢銷產品獎”。
我省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冬冷夏涼、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光合效率高、病蟲害較輕,人為污染少,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極具發展綠色食品的潛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研究制定了促進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實施“高原牌、綠色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加快發展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食品,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三品一標”市場競爭力不斷得到提升。全省已形成牛羊肉、乳制品、油菜、馬鈴薯、蠶豆、青稞、食用鹽、蜂產品、沙棘、中藏藥材、飼草料等特色優勢產業。現在,全省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71個,認定產地90處,面積規模達130多萬畝;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生產企業21家,產品58個;有機食品生產企業8家,產品51個。實物總量達到70多萬噸,年銷售達到6.5億元。所認證產品涉及牛羊肉、乳制品、菜籽油、蠶豆、青稞、食用鹽、禽蛋、蜂產品、沙棘、枸杞礦泉水、水產品、生產資料等。創建了三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兩個綠色農業示范區,即青海省湟中縣蠶豆基地、湟源縣馬牙蠶豆基地、門源縣白菜型小油菜基地及湟水源頭和門源盆地綠色農業示范區。
不久前,我省河南縣的蘇呼歐拉羊、河曲馬,樂都縣的紫皮大蒜、長辣椒、大櫻桃等5個農畜產品,首批獲得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湟中縣馬鈴薯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獲農業部批準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代表了我省“三品一標”事業發展的重要成果,具有標志性意義。
湟中縣20萬畝馬鈴薯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從2007年申報到農業部今年元月份正式批準,歷經近3年時間完成了創建,此前湟中縣創建了20萬畝蠶豆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截至目前,湟中縣已成為我省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為了充分打造青藏高原“高原牌”、“綠色牌”、“有機牌”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特色產品品牌,我省每年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及印制宣傳單等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不斷對我省的“三品”生產企業及產品進行大量的宣傳和報道,擴大我省“三品”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組織“三品”生產企業積極參加國際、國內等形式多樣的展銷會。利用展會,充分宣傳我省農牧業取得的成果、企業文化及名特色產品,把我省的產品全面推向市場,走向世界。同時,指導我省綠色食品協會在北京、上海、西寧等地開展營銷中心及網絡營銷中心的籌備和籌建工作,指導和幫助北京、上海和我省的企業老板開設“青海農畜產品專賣店”,不斷拓寬市場的營銷渠道,為我省“三品”生產企業搭建營銷平臺,加強彼此之間信息的交流與合作,精心打造高原“三品”品牌戰略,增加創匯創收,并嚴把市場質量安全關,強化市場準入制度和管理,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
我省綠色食品發展和全國一樣進入了一個加快發展的時期,在牢牢把握省委提出的“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的總要求下,以轉變發展方式、保護生態環境、建設高原特色綠色農畜產品為重點,我省各地加快了具有青海特點的“三品-標”和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步伐,為推動全省農牧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再創新局面。
依托優勢資源 鑄就土特產領域百年品牌
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地球上少數未被污染的動植物圣地。玉樹是我省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中草藥產地。藥用植物800多種,其中冬蟲夏草、紅景天、貝母、大黃等遍布全境。依托三江源地區得天獨厚的藥物資源優勢,秉承藏藥、中藥的傳統制藥工藝,玉樹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用十年時間打造的產品不僅贏得了榮譽,也邁進了對保健品要求極高的國際市場,用成績證明了蟲草產業大有可為。
作為一名藏族女企業家,玉樹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扎西才吉認為,一個優秀的品牌往往代表著企業的誠信和實力,代表著客戶對企業的認知和期望,并有一定的民族性。因此,創造知名度大、美譽度好、忠誠度高的品牌是企業的長期社會責任。
為做大做強“三江源”品牌,多年來,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不惜巨額資金引進先進高科技生產線,并與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攜手共同組建由著名醫療保健專家組成的生命科學、生物工程、營養學、中醫藥學的專家智囊團,設立了蟲草、紅景天工程研究中心,展開了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的研究與應用。由于采用國際上領先的超臨界萃取提純技術,從而實現了蟲草制劑食用科學化、營養最大化。他們自主生產經銷了名貴野生純天然的冬蟲夏草、鹿茸、藏紅花、紅景天、雪蓮、柴達木野生枸杞、人參果等地方名貴藥材,并且相繼開發生產了“三江源”牌紅景天沖劑、膠囊、羊胎素膠囊等系列保健食品。2003年公司又根據中醫、藏醫理論,研制生產了蟲草益肺膠囊、蟲草口服液等產品,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006年6月,“三江源”牌冬蟲夏草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目前處于市場成長期的“三江源”品牌,在產品生產中,遵循“綠色、科技、創新”的開發理念。一方面,三江源集中精力把品牌建設推廣和品牌宣傳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點,投入充足的廣告資源,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把品牌做強、做優、做大,讓更多的經營企業和消費者認知、認同“三江源”品牌;同時,完善管理,樹立品牌形象,探索連鎖經營之路,實行單一連鎖與多元化連鎖的轉變。
不懈的努力下,目前,玉樹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集藏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化生物科技企業,并逐步成為一個符合國際慣例和運作規范的優秀藏藥企業。擁有自己的研究所、專家團隊、生產基地和直銷網點。公司生產的約四百多個品種的產品除銷往全國各地,還遠銷日、韓等國及港、澳、臺地區。
品牌效應,小蠶豆闖大世界
收獲的季節,互助土族自治縣蠶豆收購點,紛紛走來交蠶豆的農戶們。在一堆蠶豆堆邊,青海源興工貿公司總經理趙永貴蹲下身來,隨手拿起一顆放進嘴里。多年來,他已經習慣咬開帶有青澀味的生蠶豆,感覺蠶豆水分的含量。他的喜悅,也感染著來交蠶豆的農戶們。同樣,在貴德縣,知曉這位藏族民營企業家的人也不少。2008年,源興工貿公司同貴德縣河西鎮簽訂的2000畝蠶豆種植,喜獲豐收,畝產突破了450公斤,蠶豆的經濟效益比種植冬小麥翻了一番。2009年,“聞”到豆香的貴德農民蠶豆種植面積猛增到6000畝。
源興工貿公司2006年收購蠶豆已達6000噸,帶動農戶1.5萬戶,2007年開始擴大出口蠶豆種植基地,在湟中、湟源、互助縣建設出口蠶豆基地11萬畝,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與基地縣簽定種植合同,提供蠶豆種植技術培訓,收購全部蠶豆。2009年,源興工貿有限公司與湟中、互助、湟源、貴德等縣簽訂了4萬畝出口蠶豆種植合同。公司計劃在近年內將蠶豆種植基地擴大到15萬畝,帶動農戶6萬戶。
趙永貴知道,青海蠶豆飽滿、皮薄、無蟲蛀、適口性好,被國際市場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蠶豆,尤其受日本市場青睞,但要想在蠶豆上做大文章,就必須走“專、精、特、新”的品牌化之路。比如,蠶豆的挑揀技術對蠶豆的后期深加工至關重要,分揀得越仔細,就越受加工企業歡迎。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分揀機器也只能分揀出3至4種規格的蠶豆,蠶豆的分揀成了國際蠶豆加工業的主要難題,日本企業對源興公司提出的最多的問題也是分揀不夠仔細、大粒中有小粒。2004年,源興公司著手研發分揀機。第一臺分揀機制造出來后,雖然分揀效果不錯,但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第二年,公司成立了研發小組,專門改進第一臺分揀機存在的問題。目前,申請了專利的這臺分揀機,是世界上惟一能分揀出7個規格的蠶豆分揀設備,總投資120多萬元。
日本的食品安全認定非常苛刻,源興公司提請商標注冊后,日本雜谷進口協會事務局官員專程來青海,調查蠶豆生產情況,經過一番明察暗訪,撰寫了專題調查報告,將青海源興工貿有限公司推薦為日本雜谷進口商的首選供貨商。今年7月,源興工貿有限公司的“趙”牌農產品商標在日本成功注冊。這不僅有力促進了青海農產品在日本市場的銷售,同時也實現了青海農產品在國際商標注冊的零突破。“趙”牌蠶豆商標注冊成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已經有4批日本企業來公司考察,并有兩家日本企業預約來訪,而且都是以前沒有業務來往的新客戶。目前,公司跟日本的豐田通商、住友商事、三晶實業、雙日等公司都有合作,這些企業均是世界500強企業。
從分散種植到規模種植,再到10萬畝生產基地的建立,如今,青海源興工貿有限公司的基地遍布湟中、湟源、互助、貴南等縣。建立基地實現規模化種植為專業化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從下種到施肥除草,源興公司的蠶豆種植有著一套嚴格的標準。比如,由于氣候原因,青海蠶豆不易生蟲,但如果長了蚜蟲,就必須由源興公司的技術員來指導施藥。
目前,源興公司每年的蠶豆出口量占青海省蠶豆出口量的90%以上,是目前我省蠶豆經營規模最大的企業。2010年,公司建設蠶豆種植基地10萬畝,總產量預計能達到3萬噸,將帶動農戶2.7萬戶,實現總收入1.5億元。
品牌效應是無限延展的,遠銷國外的同時,國內市場也在逐步擴大,目前,“旺旺”、“恰恰”、“雨潤”等國內知名企業紛紛來源興公司恰談合作事宜。“把蠶豆做精做大,做成世界最好的蠶豆牌子,是青海源興公司的理想。”趙永貴和源興人也正在朝著這一目標努力。
綠色健康,為牦牛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今秋,在鄭州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可可西里牦牛肉產品,一如既往地受到外地客商的青睞,一名來自上海的客商說:“不用說,這些產品放心吃,一點污染都沒有。”可可西里公司的負責人感慨:“我們已經連續參加了六屆農交會,第一次參加就是展會最大的贏家,產品有了在省外的大訂單不說,可可西里的信譽越來越高。今年產品品牌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現在企業已經坐擁10多個億。”
同樣,不久前的“中國綠色食品2010上海博覽會”上,秉承“綠色、健康”理念的可可西里實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再次打特色品牌、展名優產品,叫響了青海綠色原生態農畜產品品牌,將青海“可可西里”名特優藏牦牛肉系列產品,全面推向我國沿海大都市。
如今,綠色已經成為安全、健康的代名詞。發展綠色食品順應“自然、健康”的世界潮流,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必然趨勢。牦牛是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特有的優勢畜種,是惟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資源生存繁衍的牛種。我省現有牦牛478.69萬頭,占全國牦牛總數的36%,是牦牛第一大省,也是牦牛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由于高海拔無污染,我省的牦牛更具有生產“綠色肉食品”的獨特優勢。近年來,我省獨有的特色牦牛肉逐步被人們看好,開發的勢頭越來越猛,系列產品隨之相繼問世,如牦牛肉干、紅燒牦牛肉、醬香牦牛肉、手撕牦牛肉、牦牛肉腱子、牦牛鞭等等。
作為青海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可可西里實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是我省專門開發牦牛肉產品的大型骨干企業。依托我省資源優勢,公司以品牌闖市場,以資源促發展。公司生產銷售的藏牦牛肉制品,采用新鮮牛肉做原料,利用藏式獨有的秘制方法,精心加工而成,不僅品種多、數量多,而且質量上乘,包裝精美,既保持了牛肉的風味,又形成了久存不變質、不改味、濃香鮮美的特點,頗受省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在同行業界成為佼佼者,產品供不應求,市場銷路遍布全國23個大中城市。
為滿足市場需求,可可西里看準青海牦牛資源“人無我有的惟一性、人有我優的優質性,人少我多的稀缺性”,立足我省凈山、凈水、凈土的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做精做優產品,向綠色、有機高端產品發展。目前,投資近1.4億余元、總面積23000平方米、年產7000噸牦牛肉制品加工項目的聯合大車間已經全部竣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其中物流綜合樓建筑面積8543平方米,集企業文化、青藏文化、科技研發、產品展示大廳、牦牛宴席品嘗為一體……是目前國內最大、生產工藝最先進、工業與旅游相結合的中國最大的藏牦牛肉精深加工基地,同時全部采用自動化設備進行鏈接。預計2011年初將進行試投產,屆時可可西里集團年產牦牛肉系列制品能力將達到7000余噸,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到15億元以上,可帶動80000戶農牧民增收致富,將為青海的牦牛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