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上午,當代宗教媒體的定位與責任研討會在上海玉佛寺召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馬中平在第一場學術報告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穆斯林〉雜志的定位與社會責任的思考》的主題演講。摘要如下:
一、一封讀者來信故事背后
《中國穆斯林》雜志維吾爾文版編輯部在2001年8月收到一份新疆讀者的來信。這份來信不僅在編輯部,而且在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甚至國家宗教局領導中都引起了關注和和討論。信中說《中國穆斯林》雜志有關“吉哈德”的文章,對“吉哈德”的解釋不對,違背了伊斯蘭教教義,要受到真主的懲罰,如果真主不懲罰,他們就要懲罰等等。
什么叫“吉哈德”,《中國穆斯林》又刊登了什么樣的文章,引起這位神秘讀者的憤怒?
“吉哈德”是阿拉伯語中“努力”、“奮斗”的意思。長期以來,由于民族分裂主義、暴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者利用這一概念,在新疆穆斯林群眾中進行居心叵測的片面宣傳,將“吉哈德”說成是“圣戰”,并鼓吹所謂的“圣戰”,宣揚歪理邪說。加之上個世紀我國學術界伊斯蘭教研究者大都不會阿拉伯語,只能借重英語研究資料,而西方伊斯蘭教研究者將“吉哈德”譯為“圣戰”,我國學者受其影響,也將“吉哈德”說成是“圣戰”。因此,“吉哈德”在新疆許多人眼中已經成了萬惡之源、洪水猛獸,堪稱談“吉”色變。
本世紀初,中國伊斯蘭協會開始“解經”工作。“解經”就是根據伊斯蘭教的教義,對當代中國穆斯林宗教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依據伊斯蘭教經典及其內涵,從教義和教規的角度做出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解釋,維護伊斯蘭教信仰的純潔性。
《什么是“吉哈德”和如何正確認識“吉哈德”》是“解經”工作中首先考慮的核心篇目。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集中中國最著名的阿訇、毛拉,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并將研究結果編寫成伊斯蘭教的宣講形式“臥爾茲”,以漢、維兩種文字向全國發行,同時在《中國穆斯林》雜志維文版上刊登,向全疆穆斯林群眾宣傳。
對“吉哈德”的正確解讀:西方世界把穆斯林抵抗外來侵略的戰爭曲解為“圣戰”。事實上,伊斯蘭教不承認“圣戰”這個詞。伊斯蘭教把戰爭分為正義和非正義兩種。“吉哈德”意思是“盡個人最大的努力”,它又分為兩層意思,第一層含義指個人靈魂的努力,第二層含義指在正義和正直的戰爭中努力奮斗。“吉哈德”的主旨是奮斗,不是戰爭,更不是殺人。穆斯林熱愛和平,除了反對侵略和維護正義外,穆斯林不得進行戰爭。
對“吉哈德”的正確詮釋及廣泛宣傳在新疆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各級干部的反映:原來“吉哈德”還有這種解釋,我們原來以為就是“圣戰”,就是殺異教徒。
二是新疆伊斯蘭教界的反映:阿訇、毛拉解除心理負擔,開始在清真寺講“什么是‘吉哈德’和如何正確認識‘吉哈德’”,群眾聽到了對“吉哈德”的確切解釋,從而開始對“吉哈德”這個概念有了正確的認識。
三是敵對勢力的反映:就是那份表示憤怒的讀者來信。葉小文局長聽到這封讀者來信的內容后,高興地說:這說明我們對“吉哈德”正確觀點的宣傳,擊中了敵人的要害,打疼了他們。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2001年底在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江澤民總書記在講話中專門提到并肯定了伊斯蘭教的“解經”工作。2003 年9月9日,賈慶林同志對“解經”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三股勢力”打著伊斯蘭教旗號散布種種歪理邪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煽動穆斯林群眾與政府對抗,企圖破壞社會穩定和廣大穆斯林的正常生產生活。針對這種情況,《中國穆斯林》陸續刊登了“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做一個虔誠敬畏的穆斯林”、“穆斯林應與非穆斯林和睦相處”、“信仰自由,寬以待人”、“伊斯蘭教要求我們謹守中道”、“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伊斯蘭教是仁慈的宗教”等“臥爾茲”演講稿,配合《新編“臥爾茲”演講集》的發放,對“解經”成果廣為宣傳,盡到了全國性伊斯蘭教媒體應盡的責任。
二、《中國穆斯林》雜志定位與社會責任的思考
1.在教言教、服務大局
在教言教是《中國穆斯林》雜志在辦刊過程中牢牢把握的關鍵。作為全國性伊斯蘭教刊物,從中國各族穆斯林的角度和立場出發,弘揚伊斯蘭文化優良傳統,促進我國伊斯蘭教的健康發展,我們義不容辭。要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否則將會失去廣大穆斯林的信任。
服務大局是《中國穆斯林》雜志始終堅持的大方向。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宗教和諧、國家統一服務,一直是我們辦刊工作中貫徹如一的一條主線。關鍵是要找準服務大局的切入點,用穆斯林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正確的引導。用《古蘭經》、《圣訓》中的原文,使用穆斯林群眾習慣的經堂語,從伊斯蘭教教義教規的角度來說明問題。
2.凸顯權威性與審慎性
《中國穆斯林》雜志是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機關刊物,也是全國唯一的正式的伊斯蘭教雜志。在伊斯蘭教問題上,刊物的觀點、立場都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比如,《什么是“吉哈德”和如何正確認識“吉哈德”》這篇演講稿的刊登,向新疆伊斯蘭教界的阿訇和毛拉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可以按照雜志發表的內容講,解除了他們心中的顧慮,從而使廣大穆斯林群眾對“吉哈德”有了正確的認識。這是我們這份刊物權威性的典型例證,我們陸續在雜志上發表的有關公正、中道、寬容、婦女等方面的內容,都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
審慎性,與權威性相伴而生。正因為權威,我們公開發表的每一句話都要經過認真仔細的斟酌,引用的每一條經訓都要查找出處、說明依據,每一篇文章都要符合政策和法律法規。觀點立場與伊斯蘭教信仰或教義教法不慎稍有偏離,就會自損顏面,權威蕩然無存;如果背離了政策、法律或法規,刊物就沒有了立足之地,服務大局更是無從談起。
3.正確引導穆斯林社會輿情
在國際上,由于巴以問題、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基地組織、9•11事件等方面的問題,伊斯蘭教已經成為吸引世人眼球的焦點;在國內,因清真食品問題、教派問題、出版物傷害穆斯林感情問題而引發的伊斯蘭教方面的突發性事件也時有發生。在各種層出不窮的與伊斯蘭教有關的事件中,如何正確引導穆斯林社會輿情,使各族穆斯林群眾對相關事情有正確的認識和對待,避免出現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事件,也是《中國穆斯林》雜志經常遇到的問題??傮w來說,我們努力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代表穆斯林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有利于國家大局。只有把握好這幾點,才能團結和引導各族穆斯林群眾,促進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緊跟時代步伐,肩負起一個全國性伊斯蘭教媒體所應擔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