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號和16號,部分國家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代表在伊朗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核旅行”。16號,外國代表一行參觀了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在伊斯坦布爾舉行核問題談判前夕,伊朗精心策劃的這次活動又具有怎樣的深意?接下來我們來連線本臺駐伊朗記者羅來安。羅來安,首先請你介紹一下外國代表團16號參觀納坦茲鈾濃縮設施的有關情況?
“好的,納坦茲是位于伊朗中部一個小鎮,距離首都德黑蘭大約300公里。這個小城過去曾經是貴族富商休閑打獵的地方,但2002年伊朗核問題浮出水面以后,納坦茲由于擁有伊朗唯一的鈾濃縮設施而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16號清晨,德黑蘭和納坦茲都下起了大雪,埃及、古巴、阿爾及利亞、敘利亞、阿曼、委內瑞拉以及阿拉伯聯盟的代表乘坐一輛旅游大巴前往納坦茲核設施參觀。外國代表在伊朗官員的陪同下,先后參觀了離心機工廠、純度為20%的濃縮鈾的生產車間、查看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這處設施的監控設備和封條等等。當天晚上,外國代表還會與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舉行會面。
而17號一早,這些外國代表就將返回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所在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回去以后,他們將把此行的見聞寫成書面報告提交給各自代表的集團。
陪同外國代表參觀的伊朗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蘇丹尼耶當天表示,這些外國代表無論是在進入阿拉克重水反應堆還是納坦茲鈾濃縮設施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些核設施并不像以前聽說的那樣秘密藏在地下。他還特別指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失去了參觀伊朗核設施的“歷史性”機會。主持人!
主持人:你剛剛提到蘇丹尼耶在講話中強調,即將與伊朗重啟核談判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德國失去了參觀伊朗核設施的“歷史性”機會,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這樣的表態?
“本月4號,伊朗曾經向多國代表發出參觀其核設施的邀請,用伊朗官員的話說,這一舉動是為了增加其核政策的透明度,體現伊朗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善意。
被邀請參觀的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和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可以說是目前伊朗最敏感的兩處核設施。應該說,伊朗邀請外國代表參觀其核心核設施,一定程度上確實釋放出了其善意。有關國家一開始也表示了謹慎的歡迎,但問題出在被邀請者的名單上。根據伊朗方面的介紹,被邀請者中包括了伊核問題相關六國、歐盟、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以及阿盟代表。但事實上,在伊核問題相關六國中,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都不在受邀之列。蘇丹尼耶所說的六國失去了歷史性的機會,一定程度上也表達出了對受邀國家未能前往參觀的不滿。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因為伊朗并沒有邀請美英法德等國的代表參觀其核設施,而歐盟輪值主席國匈牙利也拒絕了伊朗的邀請。這使得這次外國代表的參觀缺乏大國的參與,伊朗精心策劃的這次活動的效果無疑是大打折扣了。主持人!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美國媒體16號有這樣一則報道說,以色列和美國科學家合作完成了一種名為“震網”的計算機病毒,用這種病毒來攻擊伊朗核設施,那么伊朗方面當天對此有沒有作出回應?
“其實關于電腦病毒襲擊伊朗核設施的報道從去年8月份開始就一直沒斷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去年11月曾公布一份報告說,納坦茲鈾濃縮工廠大部分離心機發生過臨時停工現象。外界分析停工的原因可能就是工廠的計算機系統感染了“震網”病毒。
“震網”病毒是世界上首個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編寫的計算機病毒,這種病毒結構異常復雜、隱蔽性超強,專家認為應該是由國家層面研發的。而美國《紐約時報》16號的報道說,以色列在過去兩年間曾和美國共同測試“震網”病毒,報道暗示美以研究人員就是這種病毒的幕后設計者。報道說,“震網”病毒已經導致伊朗納坦茲鈾濃縮工廠大約五分之一的離心機報廢。
而對于這樣的報道,伊朗方面是予以了否認。伊通社16號報道說,外國代表當天在納坦茲近距離觀看了離心機的正常運轉,粉碎了西方媒體關于伊朗鈾濃縮活動暫停的不實報道。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此前也表示,伊朗的敵人希望借助計算機病毒給納坦茲鈾濃縮工廠和布什爾核電站制造麻煩,但是伊朗技術人員嚴加防備,病毒并沒有能夠觸及目標。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感謝羅來安的報道,我們也將繼續關注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更多消息以及即將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重啟的新一輪伊朗核問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