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長江主持召開加快張家川縣工業經濟發展工作會議。會議聽取并討論了縣工信局關于加快張家川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建議。縣委副書記、人大主任李肖鋒,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政協主席關春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雒建明,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全榮, 縣委常委、張家川鎮黨委書記何永東,副縣長張海平、徐東明出席會議,縣委辦、政府辦、工信局、招商局、國土局、國稅局、地稅局、張家川鎮、恭門鎮等有關部門、鄉鎮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縣委書記劉長江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對工信局提出的加快張家川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建議給予充分的肯定。
劉長江指出,參會領導圍繞建議,特別是今年實施的13個項目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見和建議,分管領導和工信局要認真研究,認真貫徹落實。
劉長江要求:一要堅定一個信心。即堅定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推動全縣工業大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全縣上下要確立大目標、樹立自信心,謀劃要大手筆,運作要大動作,實施要大突破,以工業經濟的大突破來推動縣域經濟的大發展。二要抓好兩個關鍵。一是要加快資源的勘察、整合、綜合開發利用步伐。二是要抓好項目的前期謀劃、論證和定點招商、選商。三要建好三大園區。東部礦產業開發園區、中部清真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和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三大工業園區定位已經非常明確,要盡快做好園區規劃,強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民族地方工業經濟發展搭建平臺。四要突出四大產業。一是礦產業。礦產業要向年生產100萬噸的鐵銅精粉目標沖擊。二是民族加工業。要打好民族牌,爭取通過穆斯林國家清真食品認證,打開國際市場。三是能源產業。四是煤電、煤化工產業。五要抓好“雙五”工程。一方面抓好今年新建的“五大工程”。一是風力發電項目;二是五十萬噸鐵銅精粉技改項目;三是年產12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四是阿膠生產線項目;五是明膠生產線項目。另一方面要抓好今年需要洽談、論證和招商的“五大項目”。一是煤電項目,二是化工項目,三是清真食品的加工項目,主要是清真肉牛集中屠宰,伊味思、建明調味品和中藥材飲片做大做強;四是皮毛加工引大引強項目;五是金屬鑄造項目。六要強化六項保證。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張家川縣加快工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研究和報批管委會工作人員編制,解決工信局工作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建立項目的責任制。出臺加快工商經濟發展的意見。二是堅持引大扶強。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智慧的眼光,更加敏捷的思維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來我縣投資。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繼續堅持原有的扶持和優惠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細化原有的扶持政策,根據項目投資規模、效益等情況,測算投資強度,實行工業用地最高限價或綜合成本價,降低工業項目建設成本。四是創新融資機制。縣政府要建立財政擔保平臺,積極鼓勵發展民間借貸。五是重視人才的培養。把工業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訓納入全縣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全縣企業家的整體素質和開拓創新能力。六是建立嚴明的獎罰措施。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定工業經濟發展績效考評管理辦法和領導包抓責任制要建立嚴格的獎懲措施。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就加快張家川縣工業經濟發展提出六點要求:一是張家川縣工業發展勢頭良好,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優惠政策,多方爭取國家投資。二是要解放企業家思想,增強投資意識。組織縣內小型企業到外地參觀學習先進經驗,進一步開拓視野,提升張家川縣企業家的整體素質和開拓創新能力。三是算準投資強度,根據項目投資規模,效益等情況,實行工業用地最高限價或綜合成本價,降低工業項目建設成本。四是加快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進度,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工業園區建設為平臺,依托天平鐵路、縣內資源優勢和現有發展基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切實做好三大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和建設工作,有側重的引進規模大、前進好的項目,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張家川工業經濟體系。五是嚴格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強化環境體系認證工作,新建項目必須具有節能和污染物治理措施。六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民族地方工業經濟發展搭建平臺。
會上,縣上其他領導分別就加快張家川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建議和今年實施的13個項目提出了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