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破百億”,困難重重
2005年年初,自治區黨委、政府布置了全年招商引資150億元的重任,這在當時幾乎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因為當時招商引資工作面臨信貸規模受限制,資金落實難;建設用地受限制,土地審批難;信息不對稱、知名度不高、配套設施不完善等諸多困難。要克服這些困難,完成150億元的任務,增幅需達到75%,幾近一倍,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2006年2月,寧夏招商局交出滿意答卷,宣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百億元大關,寧夏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新華社、人民網等中央媒體都給予很高評價。
如今“破千億”,勢如破竹
歷經“十一五”期間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努力,5年來,寧夏招商引資總實施項目3215個,總到位資金2512.24億元。年均保持40%以上的發展速度。2010年,寧夏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98.87億元,今年突破千億元大關,已是情理之中。
“十一五”期間,自治區黨委、政府連續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大招商、招大商,掀起了招商引資的熱潮。5年來,寧夏招商系統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第一推動力”、“第一拉動力”理念,深入推進項目對接、拓展市場和對外宣傳三大舉措,使寧夏在招商引資道路上走出了一條符合自治區工作實際的招商引資之路,取得豐碩成果,奮力開創全區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實現了招商引資跨越式發展。5年來,寧夏的招商引拉動了自治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寧夏擴大了固定資產投資,改善投資結構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招商引資不但拉動了寧夏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而且推動了寧夏經濟結構的調整。一大批區外投資項目的引進,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尤其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全面啟動,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有序實施,沿黃城市帶建設的順利開展,有力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增強了經濟發展后勁,加快了產業轉型步伐。
通過招商引資推動,寧夏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均保持在兩位數,對保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實施“五優一新”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引進了一批規模大、前景好的項目。目前,世界首條正負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單極試運行,首套煤基烯烴項目試產成功,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并網發電,均創同類項目世界之最。新型煤化工產能112萬噸、火電裝機360萬千瓦、風電裝機68萬千瓦,多(單)晶硅產能達8500噸、太陽能發電裝機11萬千瓦,冶金、有色、建材、機械、電力五大行業增加值增幅均超20%。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能力居全國前列。
將來“破萬億”,指日可待
據自治區招商局局長王靜介紹,寧夏“十二五”將充分利用“中阿博覽會”這一國際性綜合平臺,找準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領域和方式,抓緊論證、研發一批合作項目,探索建立中阿經貿項目合作機制;準確把握國內外產業轉移走勢,加大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力度;緊扣第二輪西部大開發中呼包銀經濟帶、銀鄂榆能源化工“金三角”及沿黃城市帶建設機遇,圍繞以設施農業為重點的現代農業、以“五優一新”產業為重點的新型工業、以特色旅游和物流金融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以黃河金岸為重點的城鄉山川統籌等優勢產業招商。
“十二五”期間,按照到位資金年均增長25%的目標,預計5年累計到位資金達到8206億元,力爭突破9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