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心縣羊絨工業園管委會獲悉,截至去年底,同心縣經銷羊絨5600噸,上繳稅金4488萬元,占據全縣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縣羊絨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周學軍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同心羊絨企業因造假失信丟了市場,歷經二十載打磨誠信鉆石,羊絨產業又回升到歷史最好水平。
“同心羊絨業,再不能搞砸了。”同心祥福絨業公司經理張殿福說起20年前羊絨市場栽跟頭的事痛心疾首。多年來,遭受牽連的祥福絨業從頭再來,把誠信看得比自己的眼珠子都貴重,一絲不茍抓質量,不讓一斤次絨出廠。日前,廠里正給客戶打貨時,張殿福發現有3噸絨以次充好,便及時查扣不準其出廠。記者問:“1噸羊絨60萬元,3噸,意味著180萬元就沒了。”張殿福說:“自砸招牌的事不能干。”上個月,他打電話向浙江珍貝羊絨有限公司借來周轉資金2000多萬元。記者問:“憑什么?”他說:“憑的是信譽啊,10多年的合作沒有發生一起差錯。僅去年我就通過信譽融資5000多萬元。”
為重構誠信體系,縣政府以誠招商,斥巨資完善羊絨工業園區,配套羊絨交易中心和羊絨檢測中心透明服務平臺。政府、企業和銀行構筑“基金加五戶聯保、房產全額抵押和政府承諾”的“四重防火墻”,幫助羊絨企業誠信貸款。去年,一羊絨企業無力償還銀行貸款,為維護行業信譽,縣羊絨協會組織3家羊絨企業拿出800多萬元為其還清了貸款。去年,全縣羊絨企業貸款5.2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零。
隨著誠信回歸,同心縣獲得“中國同心國際山羊絨集散城”榮譽稱號,目前,年經銷羊絨5000多噸,占全國產絨量的二分之一,世界的三分之一,又成為全國羊絨市場的大贏家。2003年以來,全縣羊絨工業產值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累計創產值70多億元,創利稅近10億元,上繳稅金近2億元,安置貧困勞動力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