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咨詢機構投中集團近日發布的《2010年中國創業投資市場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創投市場投資案例數量創新高,投資總額56.68億美元。其中互聯網行業融資總額高達18.31億美元,占年度創投總額的32%。在2010年融資最大的10起創投案例中,有6起出自互聯網行業,其中4家為電子商務公司,投資金額都超過5000萬美元。從金額上看,2010年中國創投市場披露融資金額最大的企業是京東商城,其次為凡客誠品,第三名則是土豆網。
“京東商城獲得5億美元就是互聯網融資火爆的典型例子,尚未上市,融資金額就超過了行業內兩大上市公司當當網和麥考林的募資總和。”i美股網分析胡龍飛表示。
京東商城獲5億美元融資的新聞余震未了,PPlive在兔年一開始又爆出軟銀2.5億美元融資到位的消息,再次將中國互聯網視頻融資熱度推上一個臺階。
在業內人士看來,PPlive之所以獲得如此之高的估值,與去年酷6、樂視和優酷等同行業網站的陸續上市不無關系。
而同行的成功上市,一方面會刺激同類網站努力尋求做大做強的路徑,直接催生大量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投資企業上市的成功案例,也讓各類創業投資更是對這個行業的投資機會充滿期待,不斷尋求新的投資目標。
以2010年為例,電子商務幾乎成為資本狂歡的盛宴,融資金額常常高達數千萬美元,諸如鞋類垂直網站好樂買,內衣類網站夢巴莎的三輪融資額都達到了6000萬美元。除了投資獨立B2C網站,創投對于新興的網絡品牌也表現出空前的熱情,繼淘品牌麥包包、JUSTYLE等獲得兩輪融資之后,創造了淘寶童裝品牌“摩登小姐”的綠盒子科技有限公司也獲得了DCM1億元的投資,除此之外女裝品牌歐莎、七格格等也成為創投追逐的目標。
團購網站方面,專業性的團購網站從無到有發展到上千家,上演了“百團大戰”、“千團大戰”,參與團購的網民達到2.3億人,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撩撥著資本敏感的神經。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目前網絡團購企業融資累計達千萬美元級別的有拉手網、酷團、阿丫團、滿座網等,而拉手網是國內第一家獲得創投投資的團購企業。其余主流知名網絡團購企業均獲得不同金額的創投投資。
IPO示范效應推高行業估值
諸多情況都表明,今明兩年互聯網產業仍然會是創業投資最為關注的領域。“以前我這點錢就能投資互聯網行業第一梯隊的企業,隨著大量企業上市以及京東、PPlive私募融資的火爆,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投資一些第二甚至第三梯隊的企業了。”某創業投資機構人士如此感慨。
上述人士的感慨絕不是無風起浪。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融資規模排名前20的企業中,有6家已完成上市,1家倒閉,剩余的13家企業大部分均具有明確的上市預期,其中電子商務公司4家,網絡視頻、網絡游戲和網絡廣告公司各兩家。專家認為,麥考林、優酷、當當網等公司境外上市時受到的熱捧,以及大量公司排隊等待上市的現實,無疑都令投資人愿意對同行業的項目支付更高價格。
而回顧歷史,每一輪互聯網融資火爆,都對行業投融資產生了巨大影響。2007年阿里巴巴、完美時空等公司的成功上市,直接推動了2008年互聯網平均投資金額的上升;而2009年盛大游戲、暢游、焦點科技(002315)等公司的IPO,也使次年的互聯網投資繼續升溫;可以預見的是,2010年10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國內創業板、紐交所及納斯達克受到的熱捧,將使2011年的行業估值邁上更高水平。
行業受到資本追捧固然是好事,不過,基于IPO示范效應產生的行業火爆、估值高企還是讓業界擔憂。有研究機構指出,電子商務企業實現IPO將鼓勵創投在該領域更加活躍,但在電子商務領域融資展現出的高金額、高估值也體現了一定的“泡沫化”風險。
而這種問題在互聯網行業的視頻類企業融資中同樣存在,如今年初獲得軟銀2.5億美元融資的PPlive,其估值超過7億美元。視頻網站PPlive在北京宣布接受日本軟銀2.5億美元注資的當天,已上市公司優酷市值30.64億美元,酷6市值0.81億美元。同一天,alexa排名顯示優酷流量排第9名,酷6排第19名,pplive.com僅排第57名。PPlive流量遠低于已經上市的酷6,而估值則是酷6的10倍,不得不說有著優酷上市造勢的原因。
繁榮還是泡沫?
投中集團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已步入十幾年來估值最高的時段,資金面的寬裕,IPO高回報的誘惑,企業收入和市場規模的高預期,共同催化出市場的樂觀情緒,但投資泡沫似乎已潛伏其中。
投中集團針對多位互聯網創業投資人的調研顯示,除資金面等因素外,境外私募股權投資(PE)基金、新募人民幣基金對項目的爭奪,也令公司估值水漲船高。目前,互聯網公司融資時的估值市銷率(P/S)已接近20倍,較投資人普遍預期的10—12倍有明顯差距。
投中集團調研的多位創業投資人均認為,目前互聯網中的泡沫因素確實存在,資金面寬裕與IPO示范效應是其主要成因。但與2000年前后對創新概念和模式進行盲目的炒作和追捧不同,近年獲得融資的互聯網公司多已具備較成型的商業模式,故估值水平尚處于可接受的范圍。
2010年底,國內網絡廣告價格出現普遍上調,物流業開始難以負擔龐大的網購需求,同行業競爭所帶來的價格戰不斷侵蝕利潤,這些均成為屢獲資本青睞的電子商務行業所面臨的新挑戰,而視頻與網游行業同樣面臨著版權和人員、推廣費用的上升。中國的互聯網投資是繁榮還是泡沫,只待未來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