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又向前進了一大步,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數額以數倍的速度增長。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人民幣幾乎成了當地硬通貨。匯豐經濟學家預期,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貿易流動在3至5年內將至少有一半以人民幣結算,盡管目前這一比例尚不到3%。而猜測未來不同貨幣將就“霸主”地位展開競爭,對美元地位擔憂的情緒也開始在國際媒體出現。
英國《金融時報》2日報道稱,去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額達到51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銀行在全國各地的分行經手了1600億元人民幣,是該行在2009年經手的16億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的100倍。中行表示,該行僅在2011年1月就經手了400億元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相當于2010年經手總額的1/4。
2010年被稱為“人民幣國際化元年”。2009年7月中國央行開始推出允許企業利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試點。去年6月試點范圍從5個城市擴大至20個省區市,參與的出口企業從365家擴大至近7萬家,同時境外地域擴展到全球。
在與中國毗鄰的一些東南亞國家,人民幣早已深深扎根。《環球時報》記者今年以來在老撾、緬甸、越南和柬埔寨采訪期間發現,人民幣幾乎成為這里的硬通貨。一些露天市場的交易可以使用人民幣。一位緬甸出租車司機半開玩笑地對記者說:“載中國乘客,我只收人民幣。”
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背景也有對于美元衰落的擔憂。《華爾街日報》2日在一篇題為“美元統治時代將結束?”的文章中說,“幾十年來美元在國際領域首次遭遇真正對手,兩個可行的替代品應運而生,它們就是歐元和人民幣”。報道說,美國聯邦債務正在逼近國內生產總值的75%,這不由引起外國投資者的憂慮,人們已不愿意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未來十年世界將出現深刻轉變,包括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在內的幾種不同貨幣會為爭奪“霸主”地位展開競爭。德國《世界報》2日也以“美元不再是一個良好的危機貨幣”為題說,雷曼倒臺,“9·11”和科索沃沖突都讓美元受益。但北非危機不同,美元的價值正在損失。此外,中國已持有美國1/3的債款。美聯儲開動印鈔機也加劇了各國對美元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