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忠信6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聽了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人大代表,我非常贊成和擁護這個報告。市人大作為人民的代表機關,要以民主的方式、民主的程序、民主的力量,推動民生問題的解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石忠信說,總理在報告中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這樣一個專題安排和部署解決民生問題,充分體現了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有力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民生是一個大課題,不僅是經濟和社會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根據新華社的調研,當前老百姓最關心最關注最翹首企盼的就是“買得起房、看得起病、讀得起書、找得到工作”四大問題,這次總理在報告中也對解決這些問題作出了部署。石忠信說,總理在報告中提出“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提出中央今年擬投入433億元用于促進就業,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退伍轉業軍人安置工作。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巨大的實際,國家應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并拿出更加具體的政策措施和更有力的辦法,確保這一民生之本得到有效解決。
石忠信說,住房也是群眾最翹首企盼的,總理在報告中強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報告提出中央擬安排保障性住房專項補助資金632億元,比上年增加81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代表們提出很多建議。希望國家在解決土地財政、控制房價、消除商品房泡沫等方面拿出更加具體有力的舉措。
石忠信說,總理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把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的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長50%。經過前些年的改革探索,我國醫藥衛生正在回歸公益性事業。這使人民群眾看到了解決看病難的希望,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群眾的信心。
石忠信說,總理在報告中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強調強國必先強教,并從五個方面對發展教育事業做出部署、提出要求。針對上學難的問題,希望國家進一步減少高等教育收費,減輕學生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