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著茶葉唱著歌 數著票子笑呵呵
來源:
時間:2011-03-28
點擊:
我來說兩句
3月18日,雨城區合江鎮茶葉原料收購中心人頭攢動,笑聲不斷。
今年,合江鎮春茶收購與往日大不相同,這里少了討價還價的喧囂,少了茶農的遲疑,少了商販的身影。原來,茶企到“企業核心基地”收茶葉原料,帶活了當地的茶葉經濟。
破除茶葉收購中間環節
“一斤要多賣二三元錢呢。”“山上采下鮮葉,下山就賣了,也不用等著商販來收”“春茶過了這個時節就不是這個錢,采下來也必須盡快賣了,以前有些商販就故意砍價,今年真是好哦,真的要感謝企業和政府。”“明年我們也想加入企業核心基地建設。”18日,當地的茶農向記者講述著茶企到核心基地收購茶葉原料帶來的好處。
一企業負責人說:“以前有一個誤區,認為直接從商販那里收購茶葉原料比較方便、省時。后來,我們意識到這并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茶葉原料的中間利潤,降低了不少農戶的積極性,茶葉的質量也不穩定,而且中間商還會與企業討價還價。最重要的是,從商販那里收購茶葉原料,相當于企業在原材料的市場戰爭中首先就輸了下來。”
他認為,對于企業來說,企業的茶葉成本投入不變,走進企業核心基地收購茶葉原料,不僅做到茶葉質量“心中有數”,還極大提高了企業的社會形象和茶農的積極性。
據介紹,此前,像“茶貴農傷”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到企業手中的茶葉原料,價格雖然很高,但農戶卻并沒有真正受益。
雨城區農業局通過企業核心基地建設等一系列手段不斷調整“企業-農民-部門”三方關系,破除茶葉收購的中間環節,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助推了企業發展。
據了解,建設農產品核心示范基地既可提高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又可有效解決農產品基地建設滯后的矛盾,使產業鏈條的各環節協調發展,推動加工業的成長和進步。按照這一目標,雨城區農業局在制定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時,把農產品基地建設作為重要內容進行指導,并在總結前幾年農產品基地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理清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特色產品,針對基地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保證了農產品基地建設規范、有序、健康地開展。
探索農企合作新機制
今年,雨城區將繼續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機制,確保實現農民收益和土地效益的雙贏。首先,探索“三個一”農企合作新機制,建立全新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積極引導茶葉深加工企業參與土地流轉,由茶葉深加工企業將農戶的茶葉成規模納入企業管理,作為企業的茶葉生產基地,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對農戶實施“一保一補一分紅”的三個一機制。其次,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活力。充分利用雨城區興雨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提供資金投(融)資扶持,目前已實現擔保貸款1千余萬元。同時,按照“公司+專合組織+農戶”的方式,選取1家龍頭企業對應1個核心示范區,將企業作為實施主體,每個示范區培育5個以上的專業合作社(協會)進行農業生產、農資配送、病蟲害防治等社會化服務。
2011年,雨城區還將建設四個萬畝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并以這4個企業核心基地為基礎,進一步擴大統防統治面積,推行綠色防控,大力推廣安裝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測土配方施肥、茶園低產改造等技術,重點區域推行性誘劑和黃板誘殺;依托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開展農藥統購、統供、統配和統施的“四統一”服務。
同時,雨城區農業局將以全省“現代農業千億增收工程”為突破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目標,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大力推進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2011年,雨城區將新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4萬畝、蔬菜基地0.72萬畝、獼猴桃基地0.41萬畝。在建設4個標準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時,配套完善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行綠色防控和測土配方施肥,進一步加強企業核心基地建設,力推做強做大1-2家市場競爭強的龍頭企業,打造市場知名度高的名特優產品。并通過技術指導、項目落實,使示范區內茶園每畝實現農業收入1萬元,4個示范區實現農業收入爭創4億元,帶動4萬余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