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更廣的歷史角度來看,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的發展探索一樣,伊朗在1979年作出的選擇,也在驗證這樣一個歷史命題:伊斯蘭教與現代化究竟是怎樣一種關系?可以預見,無論伊朗選擇的道路是否行得通,伊斯蘭世界探索文明復興道路的努力是不會停止的。
可以預見,無論伊朗選擇的道路是否行得通,最終命運如何,伊斯蘭世界探索文明復興道路的努力是不會停止的
“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這是流傳甚廣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口號之一。
當總統內賈德下令禁止國家電臺、電視臺播放任何西方音樂時,伊朗無疑以一種最新姿態表現出對西方文化的持續疏離與批判。伊朗最高文化革命委員會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說:“對電影、電視和音像制品的監管是為了捍衛伊朗傳統文化,抵御西方文化的腐朽和暴力。”
早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后,西方流行音樂在伊朗就遭到禁止。后來,在1980年代晚期到1990年代,伊朗政府曾陸續放松相關禁令?,F在,總統內賈德重新宣布這一禁令,有人評論說,伊朗重新回到了1979年。
1979年,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年。
這一年,世界發生了一系列大事件,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它們對世界政治格局的深遠影響。
這一年的元旦,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月29日,即中國春節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飛赴太平洋彼岸,開始了對美國的正式訪問。隨著與美國這西方超級大國在對立30年后正式和解,中國開始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轉折年代,即世俗務實、發展經濟、融入國際主流的時代。
這一年的年末,12月27日,因為阿富汗盟友遭遇政權危機,蘇聯開始第一次對一個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直接的、大規模的軍事入侵。這場持續9年的戰爭,使前蘇聯付出15000人陣亡、30000人受傷的有形代價,而作為無形的代價,超級大國前蘇聯的道義形象受到巨大損害,國運自此走上下坡路。在撤出阿富汗兩年后,前蘇聯解體。
這一年的中間,則是另外一件大事:中東大國伊朗發生舉世震驚的伊斯蘭革命。一位專家曾這樣描述這場革命:用口號和傳單武裝起來的反對派,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就推翻了擁有強大國家機器和眾多國內外有利條件的統治者。
隨后,人們就看到了這樣一些戲劇化的場面:被推翻的國王巴列維逃亡國外;革命運動的領袖人物霍梅尼結束國外流亡回到德黑蘭,引得萬人空巷;因為美國拒絕引渡巴列維國王,伊朗大學生占領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
這場伊斯蘭革命使伊朗終結了親西方的政教分離的世俗化的政權,脫離了西方國際主流社會軌道,走上一條既不偏向東方、也不偏向西方、獨立和不結盟的發展道路。
在這一年,伊朗舉行了兩次公民投票,一次是批準成立伊斯蘭共和國,終結了在伊朗延續了2500多年的君主制;一次是通過伊斯蘭共和國憲法,其要義是規定伊朗的政治制度為伊斯蘭共和制,這種制度的基礎是伊斯蘭信仰。在神權至上的原則之下,伊朗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體制,總統、議會由選舉產生,司法獨立,其最高首腦由領袖任命。有的研究者據此認為,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不僅有傳統主義內容,而且也混合了憲政主義、共和主義和伊斯蘭社會主義這類現代政治因素。
對于伊朗為何發生以復古為標志的伊斯蘭革命,人們有各種分析解釋。有學者以現代化運動為背景提出這樣一種根源追溯:由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發起的世俗化、西方化運動,與一些國家獨立后紛紛仿效的社會主義運動,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伊斯蘭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失敗。在對東西方道路產生懷疑之后,作為一個政教合一文明的后代,自然又將目光回望到了自己傳統的伊斯蘭教義之上。伊朗伊斯蘭革命可以視為這一思潮的最新實踐。
從更廣的歷史角度來看,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的發展探索一樣,伊朗在1979年作出的選擇,也在驗證這樣一個歷史命題:伊斯蘭教與現代化究竟是怎樣一種關系?可以預見,無論伊朗選擇的道路是否行得通,最終命運如何,伊斯蘭世界探索文明復興道路的努力是不會停止的。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