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老灣回族鄉是洪湖老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聚集區。面積:39.6平方千米。全鄉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老灣街、興隆、豐垸、合理、和平、老灣、沙洲、六合、石橋、北河。鄉政府駐老灣。
1950年為老灣鄉,屬嘉魚縣第4區,1951年劃入洪湖縣,屬第二區即龍口區,1985年改為老灣回族鄉,屬龍口區,1987年成為市轄鄉。
特色產業:
發揮當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促進群眾增收。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特色農業。要依托民族鄉農牧業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堅持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牧業發展,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老灣回族鄉實施在沙地治理退耕還草,沿長江干堤洲灘、堤坡退耕蓄洪防洪,草場資源豐富,有取之不盡的農作物秸桿,為發展肉牛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回民主食牛肉,素有肉牛養殖習慣,具有豐富的養牛技術經驗。牛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人們喜愛的肉類食品。牛皮可制皮制品,牛角可以制藥材,牛八卦、牛鞭更是上等補品,回民制作的牛肉餅、牛脯更是遠近聞名的佳肴。2003年在省民委和荊州市民宗局有關領導的多方聯絡下,澳門基督教藍欽文先生投資20萬元建成了六合村肉牛養殖基地。建議財政和畜牧部門聯合對口扶持老灣鄉建成肉牛養殖小區,引進項目,發展牛肉制品加工業。加大信貸投入,培植壯大龍頭企業。老灣回族鄉現有的興旺米業有限公司、銀兆利糧棉油貿易有限公司,都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因農產品收購資金短缺,開工不足,制約了龍頭企業的發展,影響了農產品的暢銷。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加信貸,確保企業良性發展。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促進社會進步。
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科技興鄉、人才興鄉,必須大力發展教育,重點是農村義務教育。老灣回族鄉設有五個"教學點",學生少、教師少,教師工作無積極性,極大影響了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一鄉鎮的農民子女不能享受平等教育,即規模小的學校教學質量明顯弱于規模較大的學校,影響教育形象與黨在人民心中的滿意程度。據民意調查,實行"九年一貫寄宿學校",既節約了教育資源,又可使農村小學生共享優良教育教學條件,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建議教育部門加大對民族鄉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為民族鄉學校添置相應的教學設備,對特困少數民族學生給予資金補助,幫助其完成學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事業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保障群眾身體健康。2005年,老灣回族鄉結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將衛生、血防合并,爭取國債資金40萬元,新建鄉衛生血防綜合門診樓。醫療辦公條件改善后,陳舊的醫療設施無法更新,更無法添置新的設備,提高民族鄉的醫療水平,保障群眾身體健康仍然是一句空話。建議衛生部門對民族鄉衛生事業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