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回族鎮地處秦、鄂兩省鎮、鄖、旬三縣的結合部,全鎮轄5個村,28個村民小組,共有2234戶9027人,其中回族1234戶5065人,分別占總戶數和總人口的55.2%、56.1%。全鎮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735畝,林地75490畝。本鎮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中藥材百余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有用材林4.8萬畝,樹種有油松、華山松、紅椿等;有經濟林1.4萬畝,樹種有核桃、板栗、漆樹等;農作物有30余種,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洋芋等。
茅坪回族鎮有著光輝的革命斗爭歷史,早在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這里是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轄區;在解放戰爭中,359旅、中原五師、中原軍區部隊,先后在此建立回民支隊、獨立營、回民聯防隊,有一批優秀的回民兒女為革命戰爭犧牲了生命。
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人民艱苦奮斗,銳意改革,經濟和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2000年5月至2003年4月,原省委副書記艾丕善,省委副書記袁純清、副省長張偉三位領導先后4次到茅坪回族鎮調查研究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為全鎮的發展開發確定了14個對口支援項目(含26個子項目)。通過省定扶持項目的實施,全鎮脫貧致富步伐大大加快,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的提高,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鎮容鎮貌得到顯著改觀。2005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到267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00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50公斤以上,實現人均1.03畝基本農田。產業建設方面,實現戶均1.8頭牛,17只羊,1畝中藥材,1畝經濟林,1人外出搞勞務。
鎮安縣茅坪回族鎮在解決好群眾“糧袋子”的同時,把畜牧業作為調優結構、增加農民“錢袋子”的重頭戲,朝著畜牧大鎮、邊貿強鎮的目標邁進。
為了有效提高產業效益,保護生態資源,針對過去“趕著牛羊滿山跑”的粗放、低水平經營模式,該鎮采取典型引路、算賬對比、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等方法,引導和推動全鎮畜牧業向科學、高效、優質化方向發展。同時,加大畜牧品種改良力度,引進優良品種,建成了畜牧良種繁育場。鎮上還抓住國家退耕還林的大好機遇,鼓勵農戶在退耕地中種植優質牧草,擴大舍飼養殖規模,提質增效,讓畜牧業成為增收的主角。通過干部苦幫,回漢群眾苦干,全鎮畜牧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全鎮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4500頭、3.3萬只,新建氨化池200多個,標準化圈舍900間,發展畜牧業養殖大戶110戶,建成了兩個標準化畜牧示范小區,引資近百萬元建起了陜西省綠色畜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累計人工種草近萬畝,畜牧業戶均收入641元,成為回漢群眾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