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門回族鄉地處平涼市崆峒區南部山區,東鄰上楊、大寨鄉,南至華亭縣,西接崆峒鎮、麻武鄉,北連柳湖鄉,距城區12公里,省道平(涼)華(亭)公路貫通全境。區域總面積209平方公里,轄24個村,119個社,4196戶,19103口人,其中回族人口1719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0%。
總耕地面積69304畝,人均耕地3.7畝,海拔在1500米—2200米之間,無霜期143天。
鄉黨委、政府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及民營經濟,奮力實施工貿經濟強鄉戰略,現已形成了以制革為龍頭,以造紙、骨素、人造板、硅鐵、建材、運輸、飲食服務為主體的鄉鎮企業、民營經濟群。
全鄉各類企業總數達到734個,從業人員4650人,全鄉社會產值達到11.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達到10.3億元,社會總收入達到10億元,實現稅金11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88元。
特色產業
1、礦產資源豐富,開采利用價值極高。鄉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灰石、煤、鐵、粘土、白云巖等。其中石灰石儲量上億噸,煤儲量5500萬噸。
2、旅游資源豐富,有待于進一步開發。
一是老林溝、陰涼坡自然風景區適宜休閑渡假;
二是二溝村通過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已形成了以優質桃、葡萄為主的生態農業觀光園。
發展規劃
“十一五”期間全鄉發展總體思路及要求是:圍繞一個主題,抓住一個重點,強化一個保證,做強“三大品牌”,培育“四大產業”,走好“五條路子”,實現一個目標。即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優化環境為保證,做大做強雅虎制革、峽門造紙、太和電石三大品牌,培育壯大建材加工、房產開發、交通運輸和種草養畜四大產業,走好工業富鄉、商貿活鄉、科技興鄉、依法治鄉和可持續發展五條路子,全面加快工貿經濟強鄉建設步伐。
1、做強以制革為龍頭的加工工業板塊。做強加工板塊是構建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的重要支撐。要以工業集中區建設為突破,在擴張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發展深加工,創優名牌,努力把白坡村建成我鄉的工業集中區。進一步加快工業集中區的軟硬件設施建設,突出項目帶動,打造工業經濟的發展平臺。
2、做強以石灰、石料、墻粉等建材產品為主的民營經濟板塊。民營經濟具有潛力大、機制活、發展快等優勢。要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拓寬民營經濟的領域,使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得到壯大。主要發展以賢太、唐莊、吳坡村為主的石灰、墻粉、石料產品,以峽門、西山、黑南三村為主的磚瓦、石料、粘土等建材產品和開發煤、鋁、白云巖等礦產資源。
3、做強以平涼商城為中心的商貿流通板塊。在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上,大作商貿文章,走農工貿共同發展的路子。要抓好百興大廈和義烏商貿城的建設步伐,積極招商,使之和平涼商城相互鏈接,真正成為平涼的商貿流通中心。
4、做強以二溝村生態旅游,休閑渡假為主體的旅游板塊。二溝村近年來大力發展果園經濟,實施退耕還林,調整產業結構,現已建成我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示范村。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發展觀光旅游業和避暑觀光區。同時要加大老林溝自然風景區宣傳推介,積極招商引資,開發建設,爭取早日建成開放。
5、做強以前山村屠宰加工、販運和后山村繁育養殖為主的畜牧產業板塊。要按照繁育養殖、屠宰加工、販運、深加工一體化的建設思路,在后山村建立繁育養殖基地,以桂井、陽坡為中心建立屠宰加工、販運基地,繼續發展壯大制革、骨素等畜產品深加工業,提升畜牧產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