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牛鄉”之稱的崆峒區白廟回族鄉,位于崆峒區北部塬區,境內惠寶公路橫穿而過,是北部塬區區域、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
轄區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3—5公里,總面積66平方公里。全鄉轄9個行政村,52個村民小組,2905戶,13032人,其中回族人口6255人,占全鄉總人口的48%,區域總面積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358畝,人均耕地面積3.1畝。
特色產業
牛產業
紅牛經濟已逐漸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該鄉充分發揮回族群眾喜好養牛、販牛、宰牛、經銷牛產品的傳統優勢,積極引導使該鄉的牛產業有了長足發展。白廟雙星肉牛育肥場自2002年實施改擴建工程以來,充分發揮了外連市場、內連農戶的功能,不斷提升紅牛品質和檔次,育肥出欄的架子牛深受外商青睞,其牛肉運銷青海、陜西、廣州等地。鄉上先后投資200萬元建成了集試驗、示范、育肥、販運、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白廟雙星牛育肥場,建成了4個紅牛養殖專業村,2個百頭紅牛養殖場,發展10頭以上規模養牛大戶781戶,年紅牛產業總收入達1300萬元,人均紅牛產業收入達到620元。從2002年開始在鞏固現有紅牛養殖水平的基礎上,每年新種植紫花苜蓿1500畝,新發現規模養牛大戶100戶,改良紅牛500頭,使年紅牛飼養量達到1.8萬頭以上,同時擴大規模、增強功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進一步健全“公司+農戶+基地”有機結合的利益共同體以銷代產、逆向開發,使農戶從基地中獲利,基地和公司從銷售環節獲利。紅牛產業已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在紅牛產業的帶動下,全鄉豬飼養量達到5350口,出欄2820口,羊飼養量達到8640只,出欄2750只,肉類總產量750噸,完成畜牧業總收入1460萬元,人均畜牧業收入760元,占人均純收入1891元的40%。
林果業
建成了賈洼村500畝紅富士蘋果基地建設和羅灣村1000畝山地果園示范點,全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4188畝,累計完成荒山造林700畝,完成以平高公路為主的三北四期工程11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