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古鎮原為通海縣四街鎮的一個村公所,198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納古回族鄉,1997年撤鄉建鎮。總面積12平方公里,由納家營、古城、三家村3個自然村組成,轄7個村民小組(未設村委會)。常住人口7934人,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漢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壯族、拉祜族7個民族組成的建制鎮,其中,回族6469人,占總人口的81.5%。外來務工人員8000多人,已超過本地人口,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和“手工業之鄉”。
改革開放以來,納古鎮在黨的改革開放和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鎮各族人民充分發揮自身的傳統優勢,走出了一條“以發展個私工業經濟為根本動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依法治鎮,確保穩定,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發展特色路子。
個私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納古鎮帶來了新的巨大變化。
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2005年達6500元;全鎮共有固定電話1700余部,移動電話5000余部,電腦600余臺。在全縣九個鄉鎮中率先開通電信IP寬帶網,部分個私老板還利用互聯網進行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等活動;各類機動車2600多輛,奔馳、寶馬、奧迪等高檔轎車擁有量在全省鄉鎮中數一數二;別墅300余幢,人均居住面積達35平方米;彩電、冰箱等高檔電器已基本普及。
大力發展教育文化體育事業。3年內,共投資700多萬元,完成了納古學校的規劃和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硬件設施。采用年薪制等辦法聘請優秀校長和優秀教師到納古學校任教,進一步優化納古學校教師結構,提高教學質量。投資40余萬元,建成鎮文化站并對外開放,有圖書2525冊。與云南大學合作,投資18萬元建立了回族研究基地和納忠圖書館,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積極倡導全民健身運動,積極組織和舉辦“獅山杯籃球賽”、“圣誕杯籃球賽”等比賽,乒乓球、游泳、爬山、象棋、釣魚等體育活動已成為較為普及的運動。
切實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使納古由原來的計劃生育工作難點鎮變為現在的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鎮。積極探索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新途徑,成立了“流動人口協會”和流動人口工作班子,專門負責流動人口管理和計劃生育工作。
三、依法治鎮,確保穩定
納古鎮作為一個以回族為主體民族的建制鎮,穩定問題一直受到各級的關注。“十五”以來,鎮黨委、政府把穩定問題作為一項主要任務來抓,積極探索做好穩定工作的新辦法新路子,找到了一條“依法治鎮,確保穩定”的成功路子,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納古鎮的發展路子,是對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民族團結、確保社會穩定的一種成功有益的探索。它既讓農民真正享受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感受到了團結穩定環境的重要,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認可。該鎮先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鄉鎮企業百強鄉(鎮)”、“云南省鄉鎮企業五十強鄉(鎮)”,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小康達標鎮”,市電信局授予“玉溪移動電話第一鎮”,市禁毒委授予“二OOO年創建‘無毒社區’工作先進單位”,縣委、縣政府授予“普法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縣委授予“統一戰線工作先進集體”等50余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