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回族鄉位于云南省魯甸縣的東部,東與昭陽區為鄰,南與本縣大水井鄉相鄰,西與文屏鎮毗鄰,北與茨院回族鄉相接。
全鄉國土面積為82.99平方公里,距縣城7.5公里,轄7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148個村民小組。全鄉人口密度為620人/每平方公里;有耕地30628.94畝;人均耕地面積0.604畝。
鄉內最高海拔為2475米,最低海拔為1910米;平均氣溫12.2℃。年降水量為900毫升;由于全鄉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除烤煙生產外,缺乏支柱產業,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加之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水利化利用程度低,農業生產高投入、低產出,屬傳統的粗放式經營。農副產品流通遲緩,市場信息和服務等機制滯后。特困人口比重大,20%左右,居住條件各環境較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貧困鄉。
桃源回族鄉歷史悠久,清代雍正初年,回漢民族相繼遷入,因桃源村旁有一片桃樹,故稱為桃園,后演稱為桃源。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拖姑清真寺坐落于桃源鄉拖姑村玉盤山中,是旅游的好去處。
桃源回族鄉居住著回、漢、彝三種民族,屬于典型的回族聚居鄉。多年來,該鄉的人民淳樸善良,忠實憨厚;鄉域內有建筑獨具、名揚全滇的拖姑清真寺;正在修建的伊斯蘭文化風情城;回族的蓋碗茶;仿古建筑的龍頭山清真寺;回族的繡花舞蹈;遺留千年的古爾邦節;上百年樹齡的甘田清真寺內的桂花古樹;獨具特色的民族風味小吃(糯米粑粑、絲窩糖、手搓蕎面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