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崎回族鄉地處福建省惠安縣南端,泉州灣北岸,三面環海,一面連陸,與后渚港隔海相望,是大泉州洛秀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州沿海繁榮大道、通港路貫穿而過,后渚港、秀涂港、后渚大橋、晉江大橋就在周邊,與泉州只有一橋之隔,交通非常方便。全鄉面積16.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只有8.63平方公里,有耕地173公頃。下轄白奇、里春、蓮埭、下埭、后海5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人口14358人,其中郭氏回族人口占81%。
1990年8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獨立建制百崎回族鄉,是福建省18個少數民族鄉中唯一的回族鄉,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先后被評為“泉州市民族團結與進步模范集體”、“泉州市‘四五’普法先進鄉鎮”、“泉州市平安鄉鎮”、“泉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惠安縣文明鄉鎮”、“惠安縣農村工作先進單位”、“惠安縣黨建工作先進黨委”、“惠安縣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
百崎先祖郭文憲家于杭州之富陽縣,其子郭章(名欽)元時授宣慰使之職來泉。當時干戈搶劇,弗克還朝,乃納室于泉而家焉。郭章生二子,長德廣,次德昭。德廣分流石頭、百奇;德昭分流杏宅、東街等處。1974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在東海法石發現一塊元代墓碑,用中、阿二種文字記載了年代、死者姓名和地號。碑中正文豎刻“晉、惠元郭氏世祖墳塋”;兩邊上角各刻小篆:“坡庭”、“百奇”。
阿文刻在碑額,音譯為“伊本庫司 德廣貢囗囗”。這塊墓碑的“郭氏世祖”就是《華山郭氏四房家譜》記載的郭德廣。郭德廣生子洪。明洪武年間,子洪的次子仲遠擇地于惠邑海濱百奇山下筑室居之,為白奇郭氏回族開基祖。仲遠生有五子,五子成家后,列為仁、義、禮、智、信五房,分居白奇、里春、山兜、埭上、梁墓創基業。
百崎鄉屬大泉州總體規劃中洛秀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大泉州的跨江東拓,洛秀新城區的動工建設以及秀涂港、惠南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是未來的市中心區、臺商投資區。百崎人秉承阿拉伯后裔經商意識強的傳統,工業起步早,民營經濟活躍,現已培育了制鞋、航運、機械制造三大支柱產業,全鄉大小企業100多家,從業人員1.2萬人。2006年工業總產值25.1億元,上繳稅利4072萬元,財稅連續多年高基數高增幅:2004年增長50.7%,2005年增長31%,2006年增長34.2%,經濟總量列居全縣第六。2006年鄉財收入755萬元,人均年收入73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