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協向全國穆斯林發出“創建和諧清真寺”號召以來,濟南市伊協積極響應,認真部署,在全市范圍內掀起創建熱潮,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上級領導和穆斯林群眾一致好評。濟南市伊協創建和諧清真寺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概括幾點:
1.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把堅持不懈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創建和諧清真寺的思想基礎。
濟南市伊協堅持不斷提高廣大穆斯林愛國主義自覺性,強調愛國主義是伊瑪尼的一部分。努力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做工作。
2008年汶川大地震,市伊協響應全國伊協倡議,踴躍捐款向災區人民獻愛心,為抗震救災作貢獻。利用聚禮日募款十萬元,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心幫助。各清真寺還進行了平安祈禱,在2008年3月拉薩暴力事件和2009年烏魯木齊7.5暴力事件中,我市穆斯林,一致譴責暴力事件的制造者和幕后操縱者,擁護黨和政府所采取的果斷措施,維護國家統一,維護來之不易的安定形勢
2.創建和諧清真寺,深入開展宣教工作。宣教工作是伊斯蘭教務工作的重點。各清真寺根據市伊協要求,進一步加強了阿訇們對解經和講“臥爾茲”工作的組織領導。始終圍繞“團結、穩定、和諧”這一主題。一些農村清真寺還根據各自不同特點,增加一些除舊立新,倡導厚養薄葬,祭日從簡的內容。講新”臥爾茲“蔚然成風。市伊協組織阿訇每年春秋去農村回族村“臥爾茲”巡回演講,堅持不輟。會刊《濟南穆斯林》開辟“講臥爾茲”專欄,發揚伊斯蘭教優良傳統,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創建和諧清真寺服務,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收到良好的宣教效果。
3.把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放在清真寺工作的重要位置。
通過建設和諧清真寺活動,各寺管會領導和阿訇強化了“保團結,促穩定,促和諧”的理念。只要有損于團結穩定的事件苗頭,都能靠上做工作,使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西北各省區的回族、維吾爾族等穆斯林來我市經商的人數日益增多,另在濟留學的巴基斯坦等國穆斯林也達數百人,為了加強同這些人的聯系,有利于對他們教育和管理,南大寺和北大寺都成立了聯絡組,定期組織他們學習有關民族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規,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發現苗頭問題,在及時上報有關領導部門的同時,由清真寺阿訇親自出面,依靠他們中的骨干力量,作耐心細致的工作,使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以防止事態的擴大。市中區黨西村、長清區趙家營、濟陽縣丁楊村等許多農村清真寺阿訇由于在舉辦穆斯林群眾學習班和講“臥爾茲”中大力進行了團結、和諧、穩定的愛國主義教育,使一些回族聚居的村莊呈現出一派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有的村修建清真寺,漢民村主動捐款捐物,形成了新型的民族關系。
4.清真寺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通過開展建設和諧清真寺活動,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清真寺的各項工作必須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為此,各清真寺都把《宗教事務條例》等有關法規作為管委會成員和阿訇們經常學習的內容,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識,增強貫徹執行的自覺性。各清真寺都還按照全國和省、市的有關法規制度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本寺的會議、教務、財務、安全、消防、衛生、殯葬服務等各項規章制度,并將所有法規、制度制成鏡框上墻,便于大家學習、實施和群眾監督。目前,絕大多數清真寺的工作都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工作井井有條。
阿訇的操守明顯提高。阿訇們通過學習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宗教職業人員要作到“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爾林水平,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用實際行動,努力爭做一個受群眾愛戴的合格阿訇。
5.在創建活動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繼續辦好市伊協會刊《濟南穆斯林》,會刊以內容豐富、可讀性強,成為國內較有影響的伊斯蘭刊物。以會刊為平臺,詩詞、書畫和青年讀者聯系會活動有聲有色。把詩會辦在清真寺,組織青年讀者聯誼,聆聽阿訇“臥爾茲”演講,互相切磋學習,增進友誼,營造和諧。
6.扶貧濟困,關注社會公益事業蔚然成風,在西南特大旱災、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中,我市穆斯林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各清真寺,除年節期間帶著食品、救濟乜貼,慰問、走訪貧困戶和孤寡老人外,還根據需要,對一些臨時困難戶進行及時救助。每年兒童節都對永長街回民小學、回民幼兒園給予捐資助學,支持民族教育。
7.清真寺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幾年中,我市絕大多數清真寺都進行了整修,這些清真寺修繕后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庭院美化綠化,健全了衛生管理制度,經常保持整齊清潔,使清真寺達到了環境優美、清凈優雅的穆斯林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