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天津市北辰區天穆村的穆斯林青年男女王沖與馬倩舉行了一場別具伊斯蘭特色的婚禮,整個婚禮結合了傳統禮儀、現代婚紗與穆斯林風格婚服、回民習俗,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天穆村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回民聚集地,伊斯蘭文化也一直很濃厚,傳統的習俗流傳至今還很濃稠。作為一個十分注重禮儀的民族,回族人視婚禮為一生中的大禮,特別重視和講究婚禮的細節,回民的婚禮比較隆重、熱烈,充滿著歡樂的氣氛,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按伊斯蘭教規定,男女婚嫁有四個條件:男女雙方同意,雙方父母同意,證婚人到場,有一定的聘金。婚儀中要寫"依札布",念"尼卡哈"。在我國回族分布在全國各地,回族婚禮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各不相同。
回族青年男女結婚不看黃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蘭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陰歷雙日為佳期。據新郎王沖說,在結婚的前一兩天,他們就在自己的新房念“尼卡哈”,是他自己的爺爺以及幾位阿訇在家里舉行了儀式。“尼卡哈”是(阿拉伯語“結婚”、“婚姻”音譯,回族婚俗)的意思。這種“尼卡哈”儀式在伊斯蘭教里的意思也就是按照伊斯蘭教義頒發結婚證書。婚禮必須由一位伊瑪目或者德高望重的伊斯蘭學者主持,新娘在她的監人“瓦里”陪同下出場,監護人通常是她的父親,兄長或叔伯。陪同新郎的人也必須是一位道德完善的人,婚禮儀式的基本人員就是由這些人組成。在眾人在喜慶溫馨的氛圍中,聆聽阿訇念誦《古蘭經》有關片斷。之后,阿訇諄諄囑咐新婚夫婦:從此你二人要互盡丈夫、妻子的種種責任,無論富裕或貧窮,無論健康或病患,都要不離不棄;還要奉公守法,孝敬父母,勤儉持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