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索社會醫療救助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總結醫療機構與民間慈善組織的合作經驗,由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青海紅十字醫院、解放軍第四醫院、青海省康樂醫院聯合主辦的《醫療機構與民間慈善組織的合作模式暨第一屆回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5月26日在西寧召開。
據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會長韓文科介紹,2005年4月,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救助會和青海紅十字醫院在湟中李家山鎮漢水溝村舉辦了首次醫療義診活動。正是因為此次活動,青海省紅十字醫院用“共同參與”的創新方式支持了民間公益慈善機構,促生了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和青海紅十字醫院、解放軍第四醫院、青海省康樂醫院等三家醫院,全面開展合作以醫療義診、貧困患者費用減免或優惠,偏遠山區醫護人員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救助新模式。
研討會上,與會同志一致認為,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將民族醫藥和中醫藥并列發展。回族醫藥學作為民族醫藥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建設與社會、經濟、衛生服務事業相適應的民族醫療體系對促進回族醫藥的發展,以及進一步保障回族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和促進我省民族和諧與經濟發展發揮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家表示要將繼承與發展回族醫藥事業、弘揚回族醫藥文化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搜集整合民間回族醫藥特色診療技術,開展回族醫藥特色專科專病診療服務以及對外交流合作,為青海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青海省康樂醫院作為我省第一家大型民營綜合性醫院,自醫院成立至今一直貫徹落實著“慈善為民”這一理念。青海省康樂醫院董事長馬立義的發言認為,作為民營醫院更應該“慈善為民”,而不是純粹的謀取商業利益。馬立義還重點闡述了民營醫院以及民間慈善機構如何配合公立醫院豐富和完善社會救助的新模式的觀點。
此次研討會,強化了各醫療機構與民間慈善組織的有力合作,共同促進了慈善公益事業的成長。醫療機構和民間慈善組織是慈善公益事業的實踐者,也將努力成為慈善公益模式和方法的探索者、倡導者和推動者,這也是醫療機構與民間慈善組織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