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云南雙江,人們通常知道它是“勐庫大葉種茶的故鄉”。如今,這個美麗的地方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名稱——“中國古茶文化之鄉”,有著世界上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的雙江縣更加聲名遠播。
情系雙江 4月17日,“送溫暖•獻愛心•雙江情”大型公益活動暨“中國古茶文化之鄉”授牌儀式在云南省臨滄市雙江縣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云南鴻如茶業有限公司主辦,中共雙江縣縣委、縣人民政府、中國報道雜志社、中國扶貧雜志社、中國扶貧網、雙江鴻如野生古茶群落開發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國家民政部、國家扶貧辦及省市各有關金融部門,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等新聞媒體,廣東省江蘇商會,雙江縣各民族同胞共計1萬多人參加了這次活動。 雙江縣擁有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植被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和滇濮茶人千年的制茶工藝與茶文化積淀。古茶群落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的古茶基因庫。文化部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王國基介紹,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與意見征詢,專家組決定授予雙江縣唯一的“中國古茶文化之鄉”稱號。 雙江縣是中國勐庫大葉種茶原生地,在海拔2750米的邦邁大雪山有著面積達萬余畝的古茶樹群落,然而,這里卻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次公益活動中,中國愛心工作委員會向雙江縣捐贈一所20萬元的愛心小學。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中國扶貧雜志社捐贈10萬元人民幣設立雙江縣貧困小學生中國扶貧助學金。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捐贈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原黨組書記高占祥的作品《人生寶典》100套。雙江德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捐贈25萬元建希望小學,四川企業家馮永才先生捐款20萬,中國報道雜志社副總編輯趙珺代表中國報道雜志社向雙江縣小學捐贈一批本社出版的《小讀者》雜志等兒童讀物。云南鴻如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華代表公司向雙江縣的100多所學校捐贈了300臺32英寸彩色電視機。聯合國副秘書長彼得•皮澳特也專門為此次公益活動發來賀電。捐贈活動引起了在場的雙江人民的陣陣歡呼,這些善款和物資讓他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由總政文工團、總政歌舞團、海政文工團、空政文工團、武警文工團、八一電影制片廠等部隊文藝團體組成的解放軍藝術團進行了慰問演出,著名演員黃宏表演了小品,歌唱家程桂蘭、陳小濤等帶來了動聽的歌曲。來自雙江縣文工團的姑娘小伙們表演了民族歌舞。由石順義作詞、李昕作曲,表現雙江縣茶文化與民族和諧的歌曲《好茶出雙江》、《你家我家是一家》也在本次活動中首次唱響。
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雙江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瀾滄江和小黑江交匯于縣境東南而得名。北回歸線橫穿縣境,縣內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懸殊,立體氣候特征明顯,森林覆蓋率達到62.1%,山青水秀、天藍地綠,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雙江是中國多元民族文化之鄉,境內居住著23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4.4%,是全國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個民族聯合組成的多民族自治縣。各民族人民在這里安居樂業,和睦共處,創造了獨具魅力的多元民族文化。 “高山云霧出好茶”,雙江特殊的地理環境,加上土壤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適宜茶樹的生長,造就了勐庫大葉種茶條索肥厚、滋味醇厚、回甘綿長、內含物質豐富、水浸出物高等典型特點。勐庫鎮邦邁大雪山的面積為1.27萬畝,海拔為2200~2750米的世界古茶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強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樹群落,有“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謝”之說。而遠古時期的先民把古茶山野生茶籽撿回后進行馴化栽培和飲用,逐步形成了以勐庫冰島村為代表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20世紀60、80年代,雙江的勐庫大葉種茶兩次被全國茶樹良種委員會評定為中國傳統茶樹良種。 因為沒有受到任何污染,雙江的古樹茶有著原始、自然的清香,是普洱茶中的極品。然而,由于經濟基礎和交通等條件的制約,雙江的茶葉產業還處于一個低層次的發展水平。打造知名品牌,發展綠色產業經濟,以茶產業為龍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是雙江縣縣委、縣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茶企引領縣域發展 如何讓優質的茶資源轉化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生產力,真正成為雙江人民的財富是雙江多年不變的主題,而云南鴻如茶業公司的到來為雙江帶來了希望。 與眾多優秀企業不同的是,鴻如茶業不僅僅關注產業扶貧,而是同時關注文化扶貧、精神扶貧,走出一條促進區域發展的創新之路。在2007年普洱茶價格跌入谷底時,鴻如茶業調動現金收購了茶農手上賣不出去的茶葉,并資助茶區失學的兒童繼續上學。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讓鴻如茶業始終堅持“感恩•超越•創見”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堅持“承擔社會責任,為人類奉獻健康”的企業宗旨,積極推動“扶貧•擁軍•富民”的社會公益活動,帶動當地茶農逐漸擺脫貧困,為建設雙江“民族文化強縣”、“綠色經濟強縣”做出努力。 自2007年創建以來,鴻如茶業在全國婦聯、國家民委辦公廳、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后勤管理工作委員會指導下成功啟動了“老同子品牌普洱茶•扶持萬名女性創業就業”公益行動,旨在打造“百城萬店項目工程”,在全國范圍內,幫助1萬名女性開設“老同子”品牌加盟連鎖店、商務茶莊。同時,依托“天下茶倉、世界茶源中心”的“世界古茶谷”資源,旗下“老同子”品牌系列產品獲得了中國茶葉最高獎“陸羽獎之金芽獎”,鴻如茶業亦成為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接待用茶葉全國唯一贊助商,全國唯一獲得國際綠色保健長壽食品聯盟認證的普洱茶企業。 4月17日下午,規劃面積為189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茶文化旅居體驗基地——“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區”之老同子生物科技茶產業園奠基儀式在雙江縣舉行。在奠基儀式上,云南鴻如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華表示,公司計劃投資20億元,整合拉動國內外資本投資100億元,投資總規模達人民幣120億元,將景區打造成為旅游業與茶產業融合化發展的示范性項目,使之成為社會經濟建設和茶農收入倍增的有效途徑。 據了解,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區是在雙江縣政府和云南鴻如茶業有限公司的共同合作下,由雙江鴻如野生古茶群落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唯一開發主體,進行統一規劃、分期開發、滾動發展。 雙江鴻如野生古茶群落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忠義介紹,公司將以《茶經》和禪茶文化為發展脈絡,融合古茶樹群落、少數民族風情、茶茗溫泉養生文化元素,以定制式個性化度假為理念,建設一個集產業融合化發展示范、自然養生與民族風情體驗、顧客檢驗和茶產業精深加工為一體的臨滄橋頭堡“戰略基地”和“標志性旅游項目”,成為新時期“中國旅游業跨產業發展的示范”。 滇濮古茶民族文化旅游小鎮是“世界古茶谷”旅游景區的核心,雙江鴻如野生古茶群落開發有限公司委托意圖國際戰略與資本咨詢集團、意圖旅游規劃設計公司整體規劃打造“老同子生物科技茶產業園、中國最大規模(30萬畝)現代化低碳茶園、中國首個普洱茶工程技術中心、世界首個茶葉農作物醫院、全球唯一普洱茶原產地儲存的私人茶窖莊園”等主要項目。其中,“老同子生物科技茶產業園”更耗資2.5億,從日本引進技術,打造世界唯一的一條集紅茶、綠茶、普洱茶三線合一的全自動茶制品生產線。依靠先進技術組織農民發展高效特色生態產業,通過政府引導、企業扶持、政企互動,幫扶茶農大面積種植茶葉,使雙江縣在“十二五期間”新增30萬畝茶葉種植面積,讓雙江祖祖輩輩以茶為生的各民族同胞逐步擺脫貧困,讓雙江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茶都、古茶文化之鄉、世界茶源中心和天下茶倉。
雙江的民風民俗 拉祜族 自稱“拉祜”。有本民族語言和文字,信仰基督教。 特色菜肴:雞肉爛飯、雞生、橄欖生、陀螺肉等。 傳統節日:火把節、嘗新米節等。 傳統文化:逢年過節,拉祜族都要舉行集體打歌活動,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圍成圈,吹起蘆笙,打起歌,現在還流傳有“72路打歌調”。拉祜族的“雷響茶”是拉祜族世代相襲的茶飲之一,其味清香甘爽,色澤暗紅濃郁,是一道具有消炎、解疲、消食健胃等功效的藥膳用茶。
佤族 自稱“巴饒克”。有本民族語言和文字,多數信仰基督教,也有少部分信仰佛教。 特色菜肴:雞肉爛飯、剁雞生、酸筍煮螃蟹、干板菜等。 傳統節日:“火把節”、“嘗新米節”等。 傳統文化: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逢年過節,起房蓋屋都要打歌,男女老少圍成圈,邊跳邊唱,男的拉小三弦、小胡琴、吹笛子,隊伍龐大,場面熱烈壯觀。佤族雞棕陀螺”迄今只為雙江佤族所獨有,是最彰顯佤族驃勇個性的民間體育競技之一。佤族的“石板茶”是佤族在眾多的茶飲習俗中,最獨具特色的茶飲習俗,讓人在品評茗香中返樸歸真。
布朗族 自稱“阿娃”。有本民族語言,但沒有文字,由于受傣族的影響,信仰小乘佛教,經典、儀式與傣族相同。 傳統節日:插花節(即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棉花節(供棉花神)、嘗新米節(供谷子神)。 特色菜肴:雞肉爛飯、雞肉煮酸筍、骨頭生、橄欖生、酸螞蟻生、牛撒撇等。 傳統文化:布朗“牛肚被”堪稱民間紡織技藝一絕,現在只有雙江邦丙一帶的布朗族獨有,成為雙江一絕。“布朗族蜂桶鼓舞”也極為獨特。布朗族的“竹筒茶”和“煳米茶”用料奇妙,泡制方法神秘,茶湯香氣高遠,是布朗人以茶入藥的典范。
傣族 自稱“傣”。有本民族語言和文字(金文),全民信奉小乘佛教。 特色菜肴:酸魚、酸肉、撒撇、橄欖生等。 傳統節日:潑水節 傳統文化:以宗教文化為顯著特點,每年過潑水節,各村寨都要組織群眾打鼓進城,給縣委、政府拜年,到白象佛寺賧佛,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男的打起象腳鼓,女的跳起孔雀舞、麒麟舞、新戛秧舞等,氣氛熱烈,場面壯觀。傣族的“糯米香茶”融合了傣族柔美、善良的個性,在茶中配以糯米香葉,使原本醇香的茶氣更加悠遠纏綿。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