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正準備細化現有評級標準,可能新設“8級”,由于此前福島核事故已被評為“7級”,外界紛紛猜測這場發生在3月的日本核事故會升級為史無前例的“8級”。
針對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引發的全世界對核電發展的擔憂,由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的世界新能源戰略與東北亞區域合作國際會議近日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就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和核危機發生后世界能源方面發生的新變化展開討論,專家認為,福島核危機引起各國對核安全的重視,核能的利用仍是未來主要趨勢,各國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強化管理。
利用核能仍是未來趨勢
日本核事故發生后,世界多個國家對核發展進行反思,核電比例占總電力供應23%的德國甚至宣布在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站,終止核發展。
然而,與會專家認為,相比其他能源形式,核能在減少二氧化碳、提高能效方面有獨特優勢,各國不應停止核能利用,從中長期看仍會繼續核能利用的步伐。
中國此前承諾,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要減排40%-45%,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將要達到15%,而水電和核電將成為其中的主力。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技委原副主任顧忠茂表示,中國能源安全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中國的化石燃料人均儲備非常低,第二是能源結構非常不合理,第三是能源效率比較低。
“要解決這些挑戰,就必須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提高節能技術;第二,擴大水力發電比重;第三,加速核能發電的步伐。核能發電有獨特的優勢,主要是能源密度比較高、輻射劑量和碳排放量比較低。節能減排與使用核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我國需要減排,就不能把核能排除出去。”顧忠茂說。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SheenSeong-H o也表示,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韓國在未來會更多地依賴核能發展經濟,核能也將會成為未來韓國能源的主要來源。
SheenSeong-H o稱,2009年韓國與美國達成協議,在未來20年,韓國出口核能的額度會達到200億美元。這對韓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院長孟杰表示,福島核電站的影響是短期的。在輻射方面,核電與其他的能源相比更為安全。中國在2050年之前對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核能是必然的選擇。
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原副主席遠藤哲也表示,日本已經在非常努力地保護能源或者是節約能源,但是沒有核能的話日本經濟還是不能夠實現發展。核電在日本占整體發電量30%,日本在未來將會建立更多的核反應堆,而且現存的核反應堆的運營速率也將會進一步提高。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核能組負責人村上朋子表示,日本計劃到2030年,零排放電源的比率從34%提升到70%,同時也會建立新的核電站,把核反應堆的利用率從60%提升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