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滄州,提起“回民支隊”,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第一反應會是“馬本齋”。的確,作為冀中回民支隊的創始者和領導者,馬本齋和他的冀中回民支隊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但是,在滄州“運東”(運河以東)甚至山東一帶,還有一支回民支隊曾經在外族入侵之時挺身抗戰,并取得了赫赫戰功。而這支回民支隊的創始者和領導者,就是劉震寰。至今在滄州“運東”一帶仍舊流傳有眾多關于和劉震寰有關的傳說。除了民間的口口相傳外,劉震寰的事跡也在《中國回回民族史》、《渤海、東北回民支隊回憶錄》及多名老干部的回憶錄中有著詳細記載。滄州當地多種與黨史有關的出版物中,“劉震寰”更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名字。
照片上的這個人,臉上的線條硬朗,一雙大眼圓睜,即便時光已過數十載,卻似乎仍能感受到那目光的堅定頑強。劉震寰,滄縣北趙河村(今屬孟村回族自治縣)人,從打游擊到拉起抗日隊伍,他以過人的膽識在滄州大地上書寫了一段壯麗篇章。至今在滄州東部一帶,仍舊有不少老人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
從家鄉渤海之濱到北國松花江畔,從南國紅河岸邊到鴨綠江彼岸的朝鮮戰場,建國后轉業到大西北的寧夏自治區擔任領導職務,劉震寰轉戰南北,戎馬一生,留下許多經典戰例和人生傳說。而不能否認的是,他在滄州帶領著回民支隊抗擊日寇的人生經歷,在他的一生中閃耀著獨特的光彩。
◎人物訪談:
王軍,滄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51歲,劉震寰的外孫。現在正在著手搜集整理劉震寰的有關資料,并已經發表部分作品。埋在一堆書籍和資料里,王軍向記者講起了外公的不平凡一生。而一位面對異族入侵拍案而起,用血與火鑄就傳奇的錚錚硬漢,就這樣越過歷史的風煙走近了我們。
“回民抗日的一面旗幟”
記者:劉震寰在抗戰史,尤其是我們滄州的抗戰史上占據著什么樣的位置?
王軍:《中國回回民族史》里專門收錄有我姥爺劉震寰的傳記。在這篇傳記里,作者以“回民抗日的一面旗幟”來定位劉震寰的抗戰功勛。
1912年,劉震寰出生在滄縣北趙河村(今屬孟村回族自治縣)一個回族農民家庭。劉震寰的父親在他還呀呀學語的時候被官府抓去,以“窩匪”罪砍掉雙腿而殘疾,母親在他7歲時貧病而亡。盡管生計艱難,父親還是送他讀了7年書。后因無力供養,劉震寰結束學業,先后到滄縣捷地、天津咸水沽等地當學徒。
有史料說,劉震寰尚在捷地當學徒時,就講究信義,愛打抱不平,經常接濟一些窮困的人們,被他的丈人笑稱為“窮大手”。當時有不少貧窮回民從事販鹽生意,但當時的“鹽局子”騎馬持槍嚴厲鎮壓。劉震寰聽說大堤東的劉子芳搞了一支鹽幫手槍隊,用來護送和保衛鹽幫販鹽,于是趕去相見。劉子芳此時已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不但熱情介紹了他的做法,而且還送給劉震寰一支手槍。回到捷地后,劉震寰籌措了一些槍支,組成了捷地回民鹽幫隊,前往滄縣李天木等地販鹽,狠狠打擊了鹽巡們的囂張氣焰。
1932年,劉震寰回到家鄉,在岳父家屠宰牛羊、串街叫賣。這期間他認識了從鄂豫皖蘇區回來進行地下斗爭的共產黨人劉格平。從此,劉震寰的人生有了全新的開始。1935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開始后,劉震寰組建起回民抗日武裝,頻頻出擊,打了一系列漂亮戰斗,殲滅大量敵人。在抗日戰爭后期,還勝利解放了陽信、惠民、慶云、無棣、黃驊等縣城,迫使鹽山縣的敵人望風而逃。而他領導的回民支隊,也從最開始的18個人發展到2600多人。
清真寺里成立回民抗日武裝
記者:劉震寰是怎樣建立起回民抗日武裝的?
王軍:早在1936年,劉震寰就曾制造過當時轟動一時的“滄州事件”。那年4月,劉震寰以回民鹽幫隊的骨干分子為基本力量,組成了一支小小的武裝隊伍。當年8月,他們獲悉有一支日本武裝走私汽車隊要在滄鹽公路通過,劉震寰率部在滄縣舊州附近打了一個伏擊,當場擊斃日本人一名,繳獲一批貴重物資。此事轟動全國,被日本政府大肆宣揚,稱為“滄州事件”。國民黨政府四處張榜“緝拿劉震寰”。
新縣清真寺
1937年9月24日,滄州淪陷。劉震寰重新召集起隊伍,投身抗日前線。1938年8月,他指揮隊伍在滄縣為仵龍堂附近的公路上,一舉全殲了護送日軍騎兵大佐前往鹽山縣閱兵的日本騎兵隊十余人,擊斃日軍大佐。據記載,這是抗戰時期冀魯邊區擊斃的日軍職務最高的指揮官。同時繳獲步槍、戰馬等物資。此戰迅速轟動了整個津南地區,極大的鼓舞了抗日軍民的斗志。而劉震寰也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
1938年10月,這支隊伍被正式編入八路軍序列,番號為“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滄縣人民抗日游擊總隊二大隊”,劉震寰任大隊長;1939年6月,部隊番號改為津南支隊六大隊;1940年8月1日,劉震寰奉命抽調了18名富有作戰經驗的回族干部、戰士,在孟村新縣鎮清真寺的大殿前宣告成立冀魯邊區回民大隊;1941年,回民大隊已發展到400余人,上級決定將其擴編為冀魯邊軍區回民支隊(1944年改稱“渤海軍區回民支隊”),劉震寰任支隊長。
馳騁疆場立下赫赫戰功
記者:劉震寰有哪些經典戰例?
王軍:回民支隊成立前,劉震寰即已帶領部隊接連取得戰斗勝利:指揮羅寨戰斗大獲全勝;帶領兩名神槍手夜入虎穴占領捷地鐵橋,全俘偽軍一個班,繳槍12支;帶領4名手槍隊員巧占于橋炮樓,全俘偽軍一個班;在新縣鎮附近奇襲日軍運送軍火的大車……1940年回民支隊成立后,劉震寰率領戰士連續攻克李天木、大白兔、風化店、舊城等據點,在六口村以100多人打敗日偽500多人。
1943年,劉震寰利用內應拔掉姚莊據點。而拔掉辛店據點則充分展示了他的智謀:劉震寰經多方調查后摸清了敵人的活動規律,趁大霧天,戰士們化裝成給據點送東西的老百姓,順利通過吊橋,30多名偽軍來不及穿衣服就當了俘虜。此外,劉震寰“13名手槍隊員嚇破敵人膽”的故事也至今流傳。那是1942年敵人實施“鐵壁合圍”后,為了迷惑敵人,劉震寰派出13名手槍隊員分組行動,故意到村上打聽敵人的駐扎情況,然后還“神秘”地“泄露”軍情:八路軍正準備大的戰斗。結果敵人上當了,趕緊命令各部隊堅守據點嚴加防范,日偽軍在這疑神疑鬼中度過了一個多月,而回民支隊則獲得了寶貴的休整時間。
劉震寰指揮的“五日三捷”更是經典戰例。1945年5月2日,偽軍500多人朝回民支隊駐地撲來,劉震寰打了一個伏擊戰,斃敵10余人,擊傷30多;5月3日,敵偽再派500多人撲向鄭家口、小劉莊,劉震寰飛兵截擊,擊潰敵人;5月6日,敵人在感化寺集結待發,劉震寰將敵人包圍擊潰后,又痛擊從青縣開出的敵人援軍,包括偽團長在內的20多人成了俘虜。
據統計,劉震寰率領回民支隊與日偽軍作戰上千次,斃、俘虜敵偽軍數萬人。
滿門忠烈
記者:在滄州,關于劉震寰頗多傳奇性質的傳說,其中就包括抗戰時期他“滿門忠烈”的事跡,您能就此給我們的讀者介紹一下嗎?
王軍:回民支隊一成立,劉震寰就動員兩個弟弟和妻弟、妹夫等親人參了軍。他的大兒子剛剛12歲,就被他送進了軍隊。
劉震寰的父親,也就是我的“老姥爺”,雖然雙腿殘疾,但老人仍舊留下許多傳奇般的故事。曾有人在回憶錄中提到老人當時有一條小毛驢,頗通人性,只要在炕上一喊,即貼炕站定。我的老姥爺就這樣靠這頭毛驢行動,腰別手槍,搜集、傳送情報。有一次老人被敵人作為人質押進了據點,但老人大罵:“王八羔子們,要殺要剮全憑你們!”,敵人無奈,又怕殺了老人引來劉震寰的報復,只好關了一段時間后把老人放了。此事當時引起很大震動。
劉震寰的妻弟張文凱探親時被敵人發現,因寡不敵眾被捕。敵人找到劉震寰岳父,稱你兒子的命就捏在你女婿手里,答應與“皇軍”合作就馬上放人,哪知也遭到老人嚴辭拒絕。日寇用盡種種手段折磨張文凱,最后將其殘忍殺害。
劉震寰姨母家的表弟“老實劉”逃跑當了土匪。被抓回后很多人出面勸解,但劉震寰堅持軍法從事,將其槍決。劉震寰從小喪母,在姨母扶養下長大。姨母聞訊痛不欲生昏厥過去,劉震寰長跪姨母面前求得老人理解。最后,深明大義的老人不但理解了他,而且還將自己另外兩個兒子送到了部隊,而她的三兒子在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
劉震寰大義滅親的高風亮節深深感動了冀魯邊區抗日軍民,當時在民間曾有一首廣泛流傳的《十二月歌》,對其這樣贊頌:“四月里來花滿園,回民支隊劉震寰,他為百姓求解放,除漢奸打鬼子,對他表弟不容寬。”(《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孟村回族自治縣資料卷》)
這滿門忠烈的英雄事跡當年曾在當地極大的鼓舞了軍民,使得回民支隊的兵員得到迅速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