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第三屆全國網絡媒體青海行的各位媒體朋友來到了被譽為“海藏咽喉”、“茶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爾古城。丹噶爾,即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眾多民族在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丹噶爾古城牌坊 俯瞰丹噶爾古城老街
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文化樞紐和軍事要地,城內經緯交織的幽幽街巷,結構獨特的民居院落,氣勢恢宏的寺院廟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號,風格迥異的湟源排燈,承載著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及農耕文化與牧業文化交匯融合的奇異景象。
丹噶爾古城是茶馬商都。盛唐時在日月山設立了青藏高原上第一個“茶馬互市”,宋代為絲綢南路商衢,明清時“茶馬互市”從日月山下逐漸移到丹噶爾古城,清末民初丹噶爾成為當時西北地區最大的貿易集散地。據史料記載,清嘉慶道光年間,“茶馬互市”年貿易總額白銀達250萬兩,超過了當時西寧的六七倍。后來,京、津、滬、晉、川等地的商人、工匠紛至沓來;英、美、俄等國的泰興、仁記,泰和、怡和、居里、瑞記、美斯、瓦里等八大銀行設立辦事機構,進行商業貿易和金融業務。丹噶爾形成了龐大的漢藏貿易的“藏商(歇家)”隊伍,他們足跡遍及西藏、新疆、甘肅、陜西、山西、河北、天津等地,開辟了“藏商”之路。
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商業貿易達到高峰,城內擁有大小商戶及手工業1000余戶,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貿易總額白銀達到500萬兩以上,商賈云集,貿易興盛,丹噶爾古城也有了“環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稱。每當黃昏來臨,城內各個店鋪和洋行的門上制作的具有濃郁民族特點的燈箱式廣告招牌燈火輝煌,大放異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如今的“排燈”便是這種廣告招牌的演變,可以說湟源排燈是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
據記載,古城修筑后,同年設丹噶爾營,駐扎參將一員,千、把總共三員,建參將署一、千總署一、把總署二,及演武廳、軍火庫、火藥局、草場各一、廒倉二十間。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軍事需要,將丹噶爾營升格為鎮海協營,駐副將一員,負責環青海湖等地的軍務,并保證丹噶爾商業貿易的正常進行。從建城之日起設立丹噶爾營、鎮海營、將軍府、千總府等,先后派副將14名、副總17名、參將7名、都司29名,千總4名,把總31名,足見其軍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是名符其實的“兵城”。
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爾。清順治五年(1648年),東科爾寺從西藏遷至古城東百米處,成為青海和西藏聲名遠播的寺院。以后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內又修建了城隍廟、金佛寺、火祖閣、玉皇廟、關帝廟、財神廟、北極山群廟、清真寺等,這些寺院廟宇建筑宏偉,布局嚴謹,刻鏤精致,壁畫精美,彰顯出無窮的神秘魅力,同時也把儒、道為核心的漢文化,以藏傳佛教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蘭教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丹葛爾古城文廟
各個民族在這里交匯融合,各種文化在這里相生相長,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塊磚、一扇門、一合窗,院落街巷無不包含著古老而燦爛的文化信息。排燈、剪紙、曲藝、羊皮繡以及“花兒”會、朝山會、廟會、法會、祭孔、祭海等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為古城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其中,湟源排燈已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青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珍品。
丹葛爾古城一景
隨著時代發展,商貿中心地位的轉移,丹噶爾古城日漸蕭條。為了建立有特色的城市景象,延續古城文脈,湟源縣委、縣政府依據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經過嚴謹的科學規劃和細致的文物普查后,從2007年起開始對丹噶爾古城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建設,旨在將丹噶爾古城打造成為集獨特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商業文化、軍事文化、宗教文化和獨特的建筑藝術為一體的文化古都和兼有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旅游觀光、商貿交易功能的環湖旅游目的地,夏都西寧旅游圈和青海湖旅游圈上的重要節點,展示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交匯融合景象的平臺,使丹噶爾古城成為湟源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這項以重現昔日“茶馬互市”風貌的修復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以明清老街和豐盛街為主,分為文物展示區、旅游購物區、餐飲休閑區三大功能區,修復新建了東西城門、牌坊、民俗宅院、博物館、丹噶爾廳署、洋行、文廟、昌耀詩歌館、羌笛樂宮演藝大廳、火祖閣等主要景點及600多間店號商鋪,沿街設置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人物、場景等小品景觀,街道和店鋪照明設施全部采用湟源排燈代替。同時,在羌笛樂宮、城隍廟、丹噶爾廳署、文廟等主要景點,策劃編排了“羌風流韻”原生態舞蹈、城隍廟會、“暑衙升堂”、文廟祭孔等文化活動。
從今年5月份開始,丹噶爾古城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大批游客。至目前,解決就業1000余人,接待游客11.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0萬元,其中門票收入7萬元,餐飲收入103萬元,旅游產品銷售收入37萬元。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