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作曲家,回族,上海市人,自幼隨父學音樂,10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1949年開始從事部隊文藝工作,15歲開始音樂創作。是秧歌劇《夫妻識字》,歌曲《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歌劇《白毛女》與《小二黑結婚》等音樂的作者或主創者。
經過馬可的整理,李有源的《東方紅》樂曲呱呱落地,一下傳遍了延安,繼而傳遍了全國。馬可在延安與回族歌手李有源相遇,當時為了讓人們深信這是一位陜北農民發自內心的贊歌,馬可等人的名字從不見于此歌的詞曲作者中。一曲《東方紅》,就這樣有意無意地夾雜著很多東西從“陜北民歌”而成為最紅的流行歌曲。
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成了國家的主人,現在每到五一勞動節必唱的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就是由馬可創作詞曲的,其激昂的旋律和有力的節奏使人唱起這首歌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力氣。1947年,作曲家馬可隨同幾名文工團員來到剛剛解放的一座東北大工廠,長期在農村生活戰斗的馬可一進廠就被熊熊的烈火和隆隆的機器聲所感染,被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干勁所吸引。當一位文工團員看到一塊塊鋼錠在工人手上化為一件件產品的時候,竟激動地連聲高喊:“偉大!偉大!”而馬可更是被工人們的勞動熱情所打動。于是,一首在火熱的工廠車間迸發出的鏗鏘節奏和激越旋律,化成了一句句樸實的詩句,化成一個個激蕩人心的音符,熱情飽滿的旋律深深抓住了每一個演唱者的心。馬可原本是學化學的,與冼星海的會晤,徹底改變了馬可生命的方向。1935年9月,馬可抱著科學救國的想法考入河南大學化學系。在河大,馬可成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夢想做一個發明家,但日本鬼子的入侵攪亂了他的“清夢”,他被時代風暴卷入了斗爭的行列。馬可到開封火車站參加“臥軌請愿”示威,與同學一起露宿十多天;馬可發起和組織河南大學“怒吼歌詠隊”,走上街頭……這時,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率領“救亡演劇隊”到河南巡回演出。1939年秋,馬可到達延安,經冼星海推薦進入魯迅藝術學院學習音樂。1944年秋,作為音樂主筆馬可創作了歌劇《白毛女》,《白毛女》一問世就受到了毛澤東等同志的高度贊揚,被譽為新歌劇的里程碑。
新中國成立后,馬可被任命為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并兼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1966年,他被打成“文藝黑線”的代表人物,被批斗、審查近10年之久。就在馬可很“黑”的時候,他的音樂卻紅得發紫……
馬可創作的《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東方紅》、《白毛女》等作品,唱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早已成為音樂經典,家喻戶曉并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