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溯源弘揚民族文化
——讀馬文清先生《回族譜序與宗源考略》有感
楊岱慶
2011年5月18日,筆者欣喜地拜讀馬文清先生主編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回族譜序與宗源考略》這部鴻篇巨制正式出版問世了。我真替他高興,向他祝賀。我佩服他在回族學研究上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能在八旬高齡完成186萬字譜牒學研究成果,實屬不易。
族譜或稱宗譜、家譜、譜諜、家乘等,是記錄一個家族或宗族人物世系和宗族事跡的冊籍。在中國傳統的宗法制度社會下,譜學異常興盛,從而使族譜(或家譜)成為中國民間最常見的傳世文獻,成為正史、方志之外的重要歷史文獻。
回族是伴隨著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經過數百年的演變發展,于元末明初形成的一個民族共同體。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刈寮易V所反映的就是這個民族形成與發展的縮影,它內容十分豐富,有族源、祖籍、姓氏的由來、傳略、家訓、族序、遺囑、職業、婚姻、遷徙和清真寺等可貴資料。它真實地紀錄了一個姓氏家族的發展、生息、繁衍過程。正如譜學家所說:“夫族之有譜,所以序昭穆,致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譜)”。它不僅可以明世次、別親疏,而且還對研究回族歷史、回族文化有著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然而,這些古籍經過近百年乃至數百年的歷史風云,由于世事的變遷,家族的流徙,這些珍貴的族譜有些已經散佚或正面臨散佚的危險,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確實極為艱難。為了搶救這些瀕臨散佚的家譜,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于1984年11月20日聯合下發了關于搶救整理家譜的文件(國檔會字[1984]7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家譜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中亟待發掘的一部分,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經濟史、人物傳記、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它不僅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當前某些工作也起著很大作用。”對于家譜的價值,歷史學家顧頡剛曾明確指出“我國史學領域有尚待開發的兩個‘大金礦’”,即地方志和族譜。更早些時候,史學大師梁啟超就斷言:“欲考族制組織法……等等無數問題,恐除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他還把譜諜的收集稱之為“不朽之盛事”。由此可見,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回族家譜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它不僅是家族史、民族史、地方史重要的直接史料來源,同時也是唐、宋、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基礎性史料。民族是由家族構成的,家族是社會重要的組織結構。因此,家族史研究是史學的重要研究內容,與國史、方志一起,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回族家譜是回族史的重要史源,對回族史研究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在我國,回族史研究起步較晚,回族家譜在史學研究中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正因如此,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回族家譜工作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
馬文清先生是鞍山市民委的退休干部,中國回族學會常務理事,一位譜牒文化傳承者。他勤奮好學,酷愛回族學研究,曾發表過許多有建樹的科研論文,成就斐然。他從1985年5月在遼寧省海城牛莊古鎮發掘出一部《鐵氏家譜》伊始,遂與回族家譜結下了不解之緣。憑著他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責任意識,憑著他愛祖國愛民族的信念力量,開始了對自己回族的歷史尋索。他書海尋蹤;他走親訪友、深入社區、下農舍、上村寨搜求采訪;他拜謁清真古寺;抄錄荒山墓碑。猶如大漠淘金、滄海拾貝。歷經二十載,不辭勞苦、足跡踏遍20幾個省市。功夫不負苦心人,終于完成了近200部回族家譜的搜集挖掘工作。搜集、挖掘家譜難,匯編古漢語序文更難。馬先生不畏艱難困苦,始于構思,精心籌劃,以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對原譜序進行標點、斷句、注釋、??薄⒂栐b、翻譯。在深層次理解每一部古序內涵的基礎上,提出翔實的考史證據。遇到史疑訛誤,就去請教求助專家學者。馬老先生雖然眼睛累花了、身體累瘦了,又曾兩次住院治療,但仍然癡心不改,四易其稿,終于匯編成匯集全國回族72姓、156個宗族(含家族簡史)與宗源考釋一書。馬先生從關注家譜、挖掘家譜、研究家譜、編輯家譜到定稿付印出版,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全部激情和全部愛,他是用“心”、“情”、“愛”編織新時代的譜作。這不正是回回民族愛祖國愛民族、愛宗親,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真實寫照嗎!
這部書通過馬文清先生對自己民族的歷史尋覓、探索、挖掘,用無數例回回家族的歷史史實和最真實的考證、陳述,勾勒出一個民族的生存軌跡,再現一個民族失落的文化印痕。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在千余年的艱難歷程中所蒙受的種種苦難、民族壓迫,以及中國共產黨給回回民族帶來的新生。時逢盛世、追根溯源,緬懷先賢,激勵后人,凝聚族群。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定能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相信這部書的出版,既能為深入研究回族史提供新的資料,也能為廣大回族修譜、續譜提供有益參考,更能為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馬老先生用自己“心”勤勞作的成果,一份沉甸甸的民族文化遺產,作為禮物獻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把它留給了全社會,留給了回回民族。然而學無止境、任重道遠,衷心希望馬老先生繼續充實、不斷完善超越自我,將這部《回族譜序與宗源考略》作為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收尾工程,在有生之年再創輝煌。
2011年6月22日于吉林師范大學寓所
作者簡介:楊岱慶(1945—)吉林九臺人,回族,中共黨員。中國回族協會常務理事、吉林師范大學統戰部原部長正職退休的學者。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