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被分割成小塊,且用鐵絲圍起
動物保護人士呼吁降低圍欄高度
中國環境報訊 2011年7月底,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接到青海省小白湖普氏原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的邀請,前往保護區進行野外拍攝工作。到達保護區后,他們發現,普氏原羚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普氏原羚被列為Ⅰ級保護動物,原本廣泛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省以及西藏自治區東部,如今僅存在于青海湖的周邊,而且數量已經很少。青海省小白湖普氏原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經過長期監測,只發現了200余只普氏原羚。
據當地監測人員介紹,普氏原羚的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這里的牧場現已劃分為牧民所有,大面積的牧場被隔成了小塊,用鐵絲制成的圍欄攔起,普氏原羚無路可走,只能跳躍翻過圍欄。最初,圍欄上有很多刺棘,在普氏原羚眼里,這些刺棘變成了難以逾越的障礙。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一次次跨越這些障礙,有的能僥幸跳過,有的則被掛在刺棘上,流血而死或脫水曬死。
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和當地牧民協商去除圍欄上的刺棘,同時盡可能地將圍欄降低,讓普氏原羚安全跳過。今年這個工作已經結束,普氏原羚的生存狀況雖有好轉,但仍不足以逆轉它們的生存困境。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說,僅僅去除刺棘是不夠的,圍欄雖然沒有了刺棘,但1.5米的高度對于身高只有0.6米的普氏原羚來說還是很高。這次,李理一行人在和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一起做野外巡護時,就親眼目睹了一只死在圍欄上的小普氏原羚約兩個月大。
"當我們趕到時,它已經死了兩天了,眼里爬滿了螞蟻,嘴角流出的血已經凝固。小羊垂下的前蹄的正下方,有一個小坑,一看便知,它臨死前曾做過痛苦的掙扎。"撫摸著脫水而死的小羊,李理心疼不已。
當地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希望能把這個消息帶回北京,并能找一個適宜的解決辦法,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普氏原羚可以在青海湖畔的草原上自由地繁衍生息。
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外巡護時,發現一只未能跳躍過圍欄而被刺死的小普氏原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