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的“9·11”恐怖襲擊已對世界政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形象的紐約世貿中心大樓坍塌,預示著現代社會在面臨恐怖主義襲擊時的脆弱。那些遠離當代戰爭沖突地帶的普通人已經深切地意識到,恐怖主義是現代生活的一大威脅。誠然,恐怖主義不是什么新鮮事,例如,英國市民早就意識到了愛爾蘭共和軍炸彈襲擊的可能性,西班牙人生活在歐洲教育電視協會的攻擊和巴斯克人獨立運動中,印度市民長期遭受來自印度教和穆斯林反對群體的炸彈襲擊。但是“9·11”事件是一個分水嶺,因為它是恐怖主義者在世界政治和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的領土上成功對其實施的恐怖主義襲擊。也因為這次襲擊是在作為世界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的名義下實施的,目的是反對西方政治和哲學的霸權。
美國通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回應“9·11”事件。通過無根據的宣稱伊拉克建立核戰爭設施使伊拉克戰爭合法化,又通過聲稱打擊以奧薩馬·本·拉登為首的恐怖主義組織、阿富汗反對派之一的塔利班使阿富汗戰爭合法化。這兩次戰爭并不成功,甚至可能被認為有引起新的恐怖主義的可能性。奧薩馬·本·拉登是在巴基斯坦被擊斃的(巴基斯坦是美國反恐的主要伙伴之一),而不是在阿富汗,對付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困難由此顯現。
當今戰爭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它不僅僅是在有限的戰場進行的正規軍的戰斗,而是處處都有可能是戰場。暴力沖突全球化了,正如來自世界各地的消費品在世界各地的互相抵觸。特別是那些乘坐火車和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的乘客,他們可能會因數千公里外的沖突而突然遭受炸彈襲擊,而他們通常是完全不知內情的,不再有人能夠置身局外,做一個中立的旁觀者。暴力沖突關系到美國的安全問題也關系到西班牙、荷蘭或者中國。迅速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的連通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盡管人們總是武斷地將戰爭中的軍人傷亡和平民傷亡區分開,而恐怖主義則將戰爭帶到每個人的家門口。
盡管暴力沖突已經全球化,然而導致暴力沖突的原因通常與當地和局部的情況相聯系。愛爾蘭共和軍和歐洲教育電視協會僅僅是分離主義者或民族主義者的運動,他們想要建立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他們只能被稱為恐怖主義者,因為他們的運動還沒有獲得成功。致力于國家獨立的反殖民主義運動總是被英國、荷蘭或法國視為恐怖主義運動,直到他們獲得成功,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想要建立獨立的克什米爾、庫爾德斯坦或車臣的運動也是一樣的,只是他們還沒有獲得成功。這些運動起因于建立主權國家和逃避所設想的外來統治的愿望。阿富汗的塔利班也是在這種斗爭中顯露出來的群體之一。塔利班曾經在美國的支持下成功將蘇聯從阿富汗攆走,之后他們卻為了擺脫霸權主義而與美國斗爭。地方性和全球性相互交織在一起,成為當代全球化的一個方面。
“9·11”襲擊是由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也門)實施的,是對美國在該地區影響的不滿。但實際上這些襲擊是以伊斯蘭教的名義,而不是以阿拉伯人的名義發動的,對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有很大的影響。世界穆斯林人口的大部分不是阿拉伯人,也不生活在中東,但是突然間每一個穆斯林都成為了可能的恐怖主義分子。西歐的穆斯林少數民族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背景(土耳其、摩洛哥、巴基斯坦等),他們向歐洲主流社會的融入也突然間成為了一個國家安全問題。“9·11”事件最不幸的后果之一是伊斯蘭教開始成為了受懷疑的宗教,被一些人懷疑成為具有暴力傾向的宗教,并因此被一些人認為是恐怖主義的根源。一些國家的政治家也利用國民認為伊斯蘭教是一個危險的宗教的偏見,在國民中煽動排斥少數民族的情緒。這種反伊斯蘭主義是恐怖主義的潛在滋生地,尤其是少數民族中的年輕一代,他們生活在多數的群體中,感覺受到歧視。正如最近我們看到的,在挪威,一個年輕的、受過教育的挪威人殺死幾十名挪威人,為的是想在他的祖國掀起一場反移民的革命。
伊斯蘭教是一個有10億多信徒的宗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傳統之一。和基督教一樣,它在全球的擴張總是具有政治含意,有時會有暴力傾向,但是不能被簡單化為政治和暴力擴張。伊斯蘭教包含對世界的深刻的哲學理解,包含怎么樣過一種好的生活和怎么樣對他人有益處的道德戒律。伊斯蘭教千差萬別,沒有中心權威來解釋伊斯蘭教經典,告訴人們做什么,雖然有一些中心聲稱有這樣的地位?;亟M織的一個重大目標是徹底去除伊斯蘭教的多樣性,代之以一個簡單化的、原教旨主義的對經典的解釋,就像一些基督教組織盡力做的那樣。盡管基地組織有反現代主義和反西方的立場,實際上,從基地組織的反對傳統權威的角度來說,他們看起來卻是高度的現代主義者。沒有受過傳統訓練的門外漢或工程師突然宣稱自己是解釋伊斯蘭教教義的權威。一些有傳統學識的人試圖與這種暴力的烏托邦相抗衡,但他們卻隨著互聯網以及穆斯林移民的興起逐漸喪失了影響力。
全世界的知識分子必須團結起來,保護穆斯林不受到襲擊。“9·11”事件的目標是引起全世界對穆斯林的激烈反應,進而在反西方的旗幟下把穆斯林團結起來,造成世界各地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距離不斷疏遠,這是當今世界最危險的事態。尊重伊斯蘭教作為一個世界性宗教,需要國家政府、政治家、其他宗教信徒、無神論者和世俗主義者的共同努力。宗教本身并不創造劇烈的沖突,宗教只是可能成為沖突的一個方面。把宗教簡化為導致沖突的方面是不明智的
2010年穆斯林吉祥的齋月即將結束之際、“9·11”事件發生9周年前夕,紐約的法拉赫清真寺重建掀起了一場關于伊斯蘭教的激烈討論。這座位于世貿遺址12個街區之外的清真寺,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一些反對在這里重建清真寺的人反應激烈,他們不僅譴責恐怖主義,更將批評的矛頭直指伊斯蘭教。實際上,不論伊斯蘭教還是穆斯林,其在美洲大陸的歷史都比美國國家的歷史更長。這次事件不過是“9·11”以來,美國國內對于伊斯蘭教各種看法的集中體現。
目前,全美各地均有穆斯林分布,且呈現出某種“大散居、小聚居”的特點。
但關于全美到底有多少穆斯林人口,不同機構所做的調查和估算卻懸殊甚大。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認為,美國有穆斯林240萬?!洞蟛涣蓄嵃倏迫珪?007年版認為這個數字高達470萬。而早在2001年美國-伊斯蘭教關系委員會支持的“清真寺研究”項目中,就已經認為美國“穆斯林人數在600萬和700萬之間。”美國猶太人委員會在同年發起的一項研究則估算說,穆斯林人數在190萬至280萬之間。在某種程度上,對穆斯林人口的估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口統計學的問題。
美國穆斯林社團是一個具有豐富多樣性的團體。目前居住在美國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大致劃分起來,主要有南亞裔、非洲裔和阿拉伯裔三大族群,其他還包括來自歐洲、東南亞、土耳其、伊朗、拉美等地的穆斯林。不過,在三大族群中間,還細分為不同群體。比如南亞裔穆斯林當中,就有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國等國不同民族的穆斯林。
多族裔的特點也反映出美國穆斯林社團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移民比例高。根據相關研究,全美穆斯林中大約有36%出生于美國本土,64%出生于世界其他80多個國家。在外來穆斯林中,25%是上世紀70年代移居美國的,還有60%是近20年以來才移居美國。這種多族裔且以新移民為主的特點,使得美國穆斯林社團某種程度上成為穆斯林世界的縮影,伊斯蘭教當中的各個思想學派、知識潮流和政治意識形態在這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
穆斯林社團的多樣性還表現在政治態度上。一般來說,美國穆斯林青睞在一些事務上實施大政府解決策略,諸如全民醫保、消除貧困等。但是在諸如死刑、同性婚姻、墮胎和色情文學等社會事務方面,穆斯林的態度則傾向于保守。在一些具體事務上,穆斯林的態度差異性就更大。比如美國入侵伊拉克、處死了薩達姆之后,一些穆斯林彈冠相慶,一些則深感屈辱,在一些地區還因此發生了沖突。
“9·11”事件確實給美國穆斯林社團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過去的10年中,致力于推動對伊斯蘭教的了解、消除其他民眾與穆斯林之間誤解的對話活動時有開展。但不可否認的是,“9·11”事件確實給一些人帶來這樣的認識,即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之間是存在某種聯系的。
在過去兩年中,又有多起事件把穆斯林社團推上輿論的風頭浪尖。一是發生在2009年11月的胡德堡基地事件。穆斯林軍官馬里克·哈桑在胡德堡陸軍基地持槍殺死了13人,致傷38人。事后的調查表明,哈桑認為美國軍隊不斷與穆斯林開戰,使得穆斯林士兵承擔著巨大的道德壓力,他要求“國防部應當許可穆斯林‘因道德原因’拒服兵役”。
2010年5月,巴基斯坦裔移民費薩爾·沙赫扎德試圖在時代廣場引爆一輛裝載著炸藥的SUV汽車,幸而未遂。這起事件再次將人們的視線吸引到美國穆斯林特別是移民穆斯林的問題上。如果說本·拉登為首的國外恐怖主義分子的活動還可以找到理由,那么美國國內的穆斯林為何會走上恐怖活動的道路,確實令很多人感到不解。這兩起事件讓部分民眾對穆斯林的國家忠誠產生了懷疑,認為穆斯林很難真正融入美國社會。一些人則更傾向于把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聯系在一起,加深了自“9·11”事件以來出現的誤解。因此,在3個月之后,法拉赫清真寺的重建活動再次引發激烈的討論,也不足為奇。
當然,在辯論中也有多方力量對清真寺的重建表示支持。有學者公開呼吁,宗教自由和無國教條款是所有宗教和所有美國人固有的權利。雖然美國的建國之父們是基督徒,但是他們贊同的是一個多元、民主的社會,而非一個僅僅由基督徒組成的社會。
毋庸置疑,SUV事件以來美國穆斯林社團遭受了強大的壓力,恐怖主義的指控也影響了伊斯蘭教在普通民眾中的形象。2010年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30% 的人說他們對伊斯蘭教有好感,而38%的人說對伊斯蘭教印象不好。但是在2005年夏天同樣的調查中,對伊斯蘭教有好感的人明顯超過沒有好感的人。
美國穆斯林社團本是一個多樣性的團體。一直以來,內部存在的差異讓美國穆斯林較難在文化、政治甚至宗教方面達成基本共識,出現一個較為團結一致的社團??偟膩碚f,他們更多關心社團內部和本地區的事務,政治參與并不積極,也沒有在公共領域發揮更大的影響。
但是,在SUV事件之后,伊斯蘭教和穆斯林問題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學術和政治討論中,并成為媒體的熱門話題。對這一問題多角度的公開討論,促使穆斯林去組織、集合在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能量,以便在美國社會中更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聲音,也使得伊斯蘭教被其他群體所了解。在這一過程中,伊斯蘭教的影響也有了明顯的增長。最顯著的例子是,從2000年到2010年間,雖然從媒體上感覺穆斯林遭遇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討論,但實際上美國清真寺的數量增長了一倍以上。可以說,伊斯蘭教正伴隨著質疑聲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