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對于穆斯林來說,一生中到麥加圣城朝覲一次,是伊斯蘭教當中的最重要的五大功課之一。中國宗教局局長王作安說,現在要求朝覲的人比較多,不是想朝覲的人今年都能去朝覲上。所以,寧夏開始實施一個網上公開報名排隊的辦法,公開公平公正,防止有人找關系插隊。
鳳凰衛視11月19日《問答神州》,以下為文字實錄:
王作安:穆斯林一生中若有條件應到麥加朝覲
吳小莉:2001年9月11日,美國經歷了建國兩百多年來最血腥的洗禮。基地組織劫持了兩架飛機撞向世貿雙塔,發起了對美國的所謂“圣戰”。就在這起震驚全球的911事件之后,從中東到中亞,從基地組織到東突組織,伊斯蘭極端勢力迅速崛起,國際反恐形勢日益復雜,而中國也未能置身事外。
911事件之后,中國境內外的“三股勢力”,也就是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在中國穆斯林聚居地區特別是新疆,利用宗教煽動民族仇視和宗教對立,鼓吹進行“圣戰”。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中國伊斯蘭教就認為,開展有針對性的“解經”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王作安:伊斯蘭教當中有個詞叫“吉哈德”,極端組織把它解釋成“圣戰”,“圣戰”就是說“三股勢力”就講了,你每個穆斯林都必須參加采取“圣戰”,“圣戰”干什么?拿起武器來,你去搞,拿起炸藥來,你去搞恐怖活動,趕走現在的政權,要建立哈利里法國家,建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這穆斯林一聽,這個什么東西,“圣戰”就是什么,宗教義務啊,就是說你按照宗教教義,你是不是穆斯林,你是穆斯林,你就要履行這種按照這種宗教義務去旅行你的宗教義務,這就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所以在這種一情況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有針對性地的來開展解經工作,成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然后對現在,被“三股勢力”歪曲過的,或者、或者存在疑問的一些問題,進行澄清,作出權威的、正確的解釋,然后那么去講過,編成“新臥爾茲”,新臥爾茲講給穆斯林聽.
吳小莉:臥爾茲,來自阿拉伯語,意為“勸導”、“訓誡”、“講道”等。在中國,講臥爾茲是數百年來伊斯蘭教傳統的講經宣教方式。2001年,首部《新編臥爾茲演講集》面世,其中一篇就題為《什么是“吉哈德”和如何認識“吉哈德”'》。
王作安:根據大多數伊斯蘭國家,溫和派的,那種解釋,這個“吉哈德”是什么意思呢,用我們漢語講,就是努力或者個奮斗的意思,就每一個穆斯林都有私心雜念,都有不良的欲念,我們都要同這些東西做斗爭,做一個純潔的穆斯林,這叫“大吉哈德”,是無條件的,是每一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義務。當然還有一個叫“小吉哈德”的意思呢,當你的國家,受到外國入侵的時候,你進行自衛,正義的自衛,這是可以,但是現在在中國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這樣解釋后就,把它編成“臥爾茲”,毛拉、阿訇根據這個“臥爾茲”,在到清真寺里去,給穆斯林演講,這個引導作用就很管用了。
吳小莉:王作安告訴我,解經工作開展這10年來,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一共編寫了46篇《新編臥爾茲演講集》,包括漢文和維吾爾文兩種文本,免費發放給各地清真寺。
吳小莉:我想聽您實事求是地告訴我們,這個新臥爾茲出來了以后,穆斯林們他們的反映如何,會不會有人覺得說,減少了《古蘭經》的純潔性,而需要一個中國版本,或者是說內地版本這樣一個新解,會不會有這種控制的意圖?
王作安: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什么呢?我們這個解釋,他們這個中國伊斯蘭教他們教務指導委員會,都是由中國伊斯蘭教界這個最有名望的這個大毛拉,大阿訇組成的,這個解釋也不是他們隨心所欲地的解釋,這是跟世界上主流的絕大多數穆斯林國家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基本一致的,不能沒有說為了什么特別的需要,就我能給他加進去本來沒有的我自己什么內容認識。
吳小莉:那現在穆斯林對于新的臥爾茲演講集或者是解經的內容,現在接受程度怎么樣?
王作安:應該說我們這個至少我們的那個毛拉們、阿訇們都非常認可。為什么呢,包括這些解釋,拿出去大家都覺得這樣解釋是可以認可的,再最后定稿,定稿后,他們在培訓的時候一起來學習這個臥爾茲,然后給穆斯林講。穆斯林,大多數都他信任毛拉、阿訇,對他們他講的他一般都信。
吳小莉:對于穆斯林來說,一生中到麥加圣城朝覲一次,是伊斯蘭教當中的最重要的五大功課之一。早在1988年,伊斯蘭會議組織就做出決議,根據各國穆斯林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來分配朝覲名額。各國均根據所分配名額,采取報名排隊的辦法。2011年,中國組織到麥加朝覲的穆斯林共有1.38萬余人,而這與兩千萬的穆斯林總人口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王作安:那么現在要求朝覲的人比較多,不是想朝覲的人,今年都能去朝覲上,那么怎么辦呢,我們現在正在探討一個辦法,就是借鑒我們從寧夏開始實施的一個網上公開報名的辦法,就是什么呢,這個設計了一個軟件,就是說大家都可以在網上報名,一報名就自動生成了,是公開的,后上去的人就排在后面,然輪到你就是你,這樣做就是說公開公平公正,因為有什么這么做呢,因為朝覲也會開后門的,通過各種關系,我插隊我先去朝覲了,這樣穆斯林就容易會有意見。當然這里要說明一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對于一個穆斯林來講,一生當中如果有條件,應該到麥加去朝覲一次,這個我們尊重,但是是有條件的?,F在我們有些穆斯林呢,實際上剛剛經濟有點好轉,積攢了四、五萬塊錢了,朝覲一次回來又返貧了。
吳小莉:根據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下發的文件,2011年中國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覲的費用,是每人30947元人民幣。對于西北貧困地區的穆斯林來說,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經濟壓力。
王作安:作為我們政府來講,我既要尊重你的信仰,能夠給跟你創造條件,讓你今后能夠方便便利去朝覲,同時我們也要關心你的生活,大家都因為朝覲回來背了一身債,這也不好,所以要平衡這樣一種關系,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這現在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吳小莉:其實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就業,讓穆斯林能很好的致富?
王作安:所以我們作為政府來講,我們對穆斯林最好的回報,就是幫助他們能夠增加就業,發展生產,勤勞致富,改善生活,生活條件好了,咱們好多事情就都好辦了,這是最重要的。
王作安:中國與梵蒂岡談建交絕對不用103年
吳小莉: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獨立主權國家,人口不到1000人,其國土面積只相當于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大。就是這樣一個袖珍國家,在當今的世界宗教事務當中,充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它,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之間的關系,則是時而微妙、時而緊張。
今年9月,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回應了關于中梵關系的問題。他說,中國愿意在“兩項原則”的基礎上,與梵蒂岡進行坦誠對話,共同尋找能夠解決彼此問題的方法。有評論就認為,這是中國向梵蒂岡發出了和緩信號,不過王作安并不完全認同。
王作安:中梵之間一直有對話,一直有交流,但是呢摩擦也不少,主要涉及到我們中國現在這個天主教,我們還在堅持自選自圣主教,這個梵蒂岡它覺得不能接受,所以我們在推進主教祝圣的時候呢,它就要出來阻撓,出來指責,這樣我們中梵之間的接觸也會受到一些波折,受到一些波折。其實我們態度很明確,我們原來是怎么做的,我們繼續怎么做,那么至于我們雙方要談,那雙方談的有結果了,我們按雙方的要求來做,你不能說我們雙方還沒有共識,你就要求我改變,這是不現實的。當然過去也有美國的朋友很關心這方面問題,他們對中梵關系很關心,經常問我這個中梵關系什么時候能改善,我說你不用著急,我說你翻翻你美國的歷史,美國跟梵蒂岡談判了103年了,我說我們絕對用不了這么長時間,會解決這個問題的。
吳小莉:1952年,中國政府斷絕了與梵蒂岡的外交關系。但當時中國的天主教會仍然同梵蒂岡保持著宗教上的聯系。1958年,中國天主教會交給梵蒂岡一份主教候選人名單,遭到當時的教皇庇護十二世的回絕,并要對被選主教實行“絕罰”。
王作安:因為那個時候主教大部分是由外國人擔當的,后來中國解放以后,這些外國人都離開了,這樣中國離開了教會就沒有主教了,對天主教來講,沒有主教就沒有教會,所以需要選主教,就沒有外國人就選中國人嘛,正好選中國人嘛,選中國人當主教,像我們漢口武昌兩個主教區,就選了兩位主教,選了兩位主教以后,就報給了梵蒂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