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0日,新疆有組織朝覲人員共3159人分9架包機全部安全入境回國。為防止疫病傳入和保障朝覲歸國人員身體健康,新疆檢驗檢疫局烏魯木齊機場辦事處在人手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均派2名檢疫人員跟隨每班歸國朝覲旅客包機實施檢疫查驗工作,在入境包機隨機檢疫工作中共采集便樣48份、圣水樣品45份。近日,記者從他們的工作日記中擷取了幾個片斷,能夠看到他們在此項工作中的責任、奉獻與擔當。
朝覲人員通過入境旅檢通道
處置一名發熱病人
做到理解和尊重,你的工作就會“亞克西”
時間:2011年11月14日
航班:沙特吉達-中國烏魯木齊CZ2086
記錄人員:潘濤
在隨機檢疫前,我專門閱讀了有關穆斯林群眾朝覲的書籍。一路上我們既擔負著檢疫任務,又充當著空姐的角色,在機艙里進行醫學巡查時,也為每一位有需求的哈吉(伊斯蘭教信徒中完成正朝功課者)遞上開水和毛毯。測體溫時,我用現學現賣的維語跟他們問好,還在自己額頭上比畫著,他們都很配合,并對我投以熱情的笑容。如果對方體溫正常,我會豎起大拇指,笑著說:“亞克西”(意為“好”),他們也很滿意地閉上眼睛,繼續睡覺。一位哈吉脖子疼,我停下來用手幫他按摩。還有一位咳得厲害,隨隊醫生、機組人員,好幾個人圍在她身邊,我輕撫著她的后背,松了下安全帶,不斷地安慰她,讓她放松,調整呼吸,一會兒她就平靜了下來,等我忙完再去看她時,發現她已經睡熟了。
3個小時忙碌換來5份合格便樣
時間:2011年11月15日
航班:沙特吉達-中國烏魯木齊CZZ2090
記錄人員:金志飛彭磊
CZZ2090航班17點才起飛,登機不久,朝覲歸來的哈吉們大多就進入了夢鄉,幾乎沒人上廁所。難怪,登機前的安檢就持續了17個小時!我們抓緊時間開展了1個半小時的醫學巡查。用餐一段時間后,哈吉們開始陸續上衛生間了,我們也抖擻了精神——需要極大耐力的采集便樣的工作開始了。我們一個采集便樣,另一個負責維持秩序、登記護照、給樣品編號等。我們選擇了普通艙中間的4個衛生間,這里旅客比較集中。如廁的人進進出出,不停穿梭,我們緊緊盯在門外,解手的旅客一出來,先不讓他走開,要看是否是大便,采集后要登記信息,到旅客座位登記護照信息等。這時另一名采便樣的同志又成了清潔員。忙了3個多小時,我們得到了收獲——5份合格的便樣。
霧鎖歸途,我們18個小時沒合眼
時間:2011年11月17日,烏魯木齊機場大霧
航班:沙特吉達-中國烏魯木齊CZZ2094
記錄人員:王暉石婭梅
這是我們第三次參加朝覲包機檢疫工作了。16日,烏魯木齊機場有大霧,去接朝覲旅客的包機起飛就推遲了8個小時,在對方吉達機場又等了近5個小時才開始返航。17日12點飛抵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空,由于能見度低,我們不得不備降一千多公里外的蘭州機場。飛往蘭州途中我們發現一個年齡大約60歲的老人有點異常,測了體溫,并做了物理降溫和服藥,初步判定為上呼吸道感染。我們要求機長向蘭州機場檢驗檢疫部門和機場急救中心聯系,通報飛機上的情況,此時發熱病人體溫達39.1°C。到達蘭州機場后,急救中心和檢驗檢疫人員對三名病患者行進處理,并打了退燒針。16點50分,飛機降落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我們和急救中心人員再次對3名病患者進行篩查,排除傳染病,并移交急救中心。這趟返程我們花了18個小時,一直沒合眼。三次隨機檢疫,每趟都很累,不過,我們才去了三次,很多老同志都去十幾次了。
采到便樣是守候中的驚喜
時間:2011年11月18日
航班:沙特吉達-中國烏魯木齊CZ2096
記錄人員:阿米娜
朝圣返回時,這些虔誠的老者們身體狀況已經處在相對脆弱的低點,飛機上的失重感對他們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折騰。同樣疲憊的我們要密切關注這些老人,發現他們稍有不適,就要上前詢問安撫,替他們撕開嘔吐袋,倒好熱水,直到他們完全平靜下來。隨機檢疫的重頭戲是采集便樣,也是最難做的一項工作,老人們有較強的排斥心理。對每個要上廁所的人我們都會問:“大便還是小便?”并拜托進衛生間的人別沖水,但依然會聽到轟的一聲沖水聲。有一次,我靠在衛生間外的墻壁上,剛要犯迷糊,聽到衛生間的門開了。這次沒沖水!我一下興奮了,趕緊把頭伸進去往馬桶里一看,便不由得大叫一聲:“有了!”
我們用微笑換來他們的微笑,值!
時間:2011年11月20日
航班:沙特吉達-中國烏魯木齊CZ2098
記錄人員:趙江
在吉達機場登機的時候,有兩個受傷哈吉坐著的輪椅不能通過機艙過道抵達座位。我們和乘務員趕緊一起想辦法,想方設法在不碰到旅客腿的情況下,把旅客安全放到座位上。經過多次角度調整,我們5個人在狹窄的過道上抱肩摟腰抬右腿,使出扛、背、抱等渾身解數,才將這名維吾爾族女性旅客放在座位上,沒有讓她感到一點疼痛。這時候,我們幾個已經滿頭大汗,我們帶著她投來的微笑又繼續幫下一個受傷旅客就座。
當我們正采集前一個旅客的大便便樣時,一名旅客拉開衛生間的門“哇”的一聲吐了起來,嘔吐物噴了一地。王新民及時躲閃開來,沒被吐到身上。他沒有離開衛生間,而是快速把棉簽伸進馬桶,熟練地采了兩份便樣。當我接過兩只便樣試管時,那名暈機旅客還在充滿歉意地看著我們,一再道歉。我們也沒在意,只是微笑了一下,便與乘務員迅速清理、消毒,又繼續我們的工作。
相關新聞>>
為朝覲人員安全把好第一關
初冬的古城西安,寒意漸濃。周一早晨,剛到8點,20多個頭戴白色帽子的穆斯林便早早守候在大廳里。原來他們都是朝覲剛剛歸來,來這里感謝為他們帶去“平安”的陜西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員。
陜西省伊斯蘭協會會長馬希平說:“朝覲活動是全世界每一個穆斯林信徒的畢生心愿。往年,朝覲活動中都會發生朝覲人員因病死亡、因傷死亡、意外死亡等情況,給朝覲活動組織部門和工作人員帶來很多麻煩。自從陜西省宗教局、伊斯蘭協會與陜西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合作以后,有效阻止了大量不適合參加朝覲活動的人員的出境,大大降低了朝覲人員境外發病率、死亡率,切實保障朝覲人員個人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
20多名穆斯林將一面繡有“朝覲體檢服務周到民族團結共筑和諧”的錦旗掛到大廳中央。馬希平會長說:“這次這么多穆斯林代表來感謝,是大家自發組織的,很多代表都是聽說后自愿前來的,他們的感謝,是發自內心的。”
陜西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陳順增說,每年陜西保健中心都要提前主動與省宗教局、伊斯蘭協會聯系,盡早掌握朝覲人員的人數和時間,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做好一切準備。由于陜西地區朝覲人員人群分散、年齡偏大、體質差異大、健康知識缺乏、愿望迫切等特點,該中心的準備工作可謂精心入微,把尊重民族習俗、宗教信仰貫穿到每個工作細節之中,連季節性流感、流腦、黃熱病等疫苗提前進行充足準備。同時,編寫印制預防接種知識單、預防甲型H1N1流感宣傳手冊等材料,為每一位朝覲體檢者發放。配備了急救藥箱等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在陜西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朝覲體檢接種現場,該中心主任魏智榮親自向西安蓮湖區的朝覲穆斯林征詢意見。一位老者激動地說:“我不認識字,早上來之前還在擔心會遇到很多麻煩。沒想到,你們這里有專人幫著填表,還有專人引導檢查,工作做得真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