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然生態好了,狼群數量越來越多了,每次護牧都得全副武裝。”日前,記者來到中蒙邊境地區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托浪崗山區,跟隨當地托浪崗邊防派出所民警一起開展護牧巡邏。
托浪崗山區干燥、荒涼,距離最近的奇臺縣城有300公里的路程。一周前,這里就曾經發生過牧民羊群遭狼群咬殺的事件。
“那天下午5點,我將羊群趕到山溝里,心想回家喝口茶、吃點東西,沒想到就一壺茶的工夫,53只羊全部被咬死了。”牧民哈斯木心痛地說。
由于沒有武器自衛,哈斯木看到慘象后,撥通了托浪崗邊防派出所的電話。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6名民警迅速組織牧民幫助尋找從狼嘴逃生的其他羊只。4個小時后,失散的17只羊悉數找回。“從現場痕跡看,當時至少有6到8匹狼同時攻擊了羊群。”教導員王德重說。
“那些‘狗娃子’(牧民把狼稱為狗娃子),每次咬死羊后也不吃肉,損失挺大的。”哈斯木的妻子阿娜依古麗一邊說一邊無奈地搖搖頭。
新疆昌吉奇臺縣邊防大隊大隊長張剛說:“近年來,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逐步好轉,野生動物的數量在急劇增加,特別是狼群的快速繁殖,越來越多地危害到了牧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由于羊群屬于個人財產,也沒有登記買保險,政府是無法補償的。”教導員王德重說。
自今年年初以來,托浪崗山區已經多次發生了狼群襲擊羊群事件,每次都有幾十只羊送命。為此,邊防派出所采取了跟群護牧的方式,與牧民同吃、同住、同放牧,防止狼群襲擊。派出所經常組織民警深入“狼害”易發地區,向牧民宣傳防范知識,提高他們的防范意識;同時讓牧民積極增加護羊犬的數量,提高自防能力;再有就是采取了邊防民警攜帶武器裝備,跟隨牧民進山放牧,防范“狼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