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刺繡創業街上,當地婦女正在接受刺繡培訓。
近年來,地處寧夏中部的海原縣發揮傳統文化優勢,大力發展傳統回族刺繡產業。2010年創建刺繡剪紙創業街,采取“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創業街為龍頭,讓廣大農村婦女把“炕頭”從事的“針線活”走向市場,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各刺繡剪紙企業年生產各類大型刺繡作品1萬件、繡花鞋墊10萬雙,工藝品達8萬件,實現年產值3200余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北京、新疆、福建、山東等地,部分產品已成功進入中東國際市場。在2010年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上銷售各類產品400余件,創收30余萬元。
目前,在海原縣從事刺繡的農村婦女增長到了8000余人,其中1410人經過培訓成為刺繡初級工。作品如《五福瓶》《紅色六盤》等廣受國內外顧客好評。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12月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刺繡創業街上,一位婦女穿針引線,創作刺繡作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12月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刺繡創業街上,一位婦女正在制作回族刺繡作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12月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刺繡創業街上,一位教授刺繡的老師正在欣賞學生制作的作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12月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刺繡創業街上,一位婦女正在制作回族刺繡作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12月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刺繡創業街上,一位婦女正在制作回族刺繡作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