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依托各級技術創新平臺的支撐,企業科技創新潛力正被不斷“激活”,一批企業“小巨人”逐步崛起。
12月12日筆者在麥趣爾集團公司了解到,公司剛剛推向市場一款乳制品,它每百毫升的蛋白質含量可以達到3.1克,高出國家標準0.3克,是一款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典型產品。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10余款同類極具市場表現力的產品。
一款款新產品不斷地推向市場,不僅得益于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更得益于國家技術創新平臺的支持。2009年,麥趣爾投入巨資建成了全州第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依托這一中心,麥趣爾與中國農業大學、四川大學等十多所科技院校合作,先后向市場推出100多個新產品,一躍成為全疆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產企業。目前“麥趣爾”已經成功從30萬元起家的小企業,成長為總資產達10.6億元、在職員工超1600人的待上市企業。
而以生產PVC型材為主的新疆藍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目前擁有專利技術50多項,其產品份額占到了全疆市場的60%以上。前不久,公司又自主研發出了阻燃抑驗型材、反紅外線型材等10余款新產品,市場競爭力有了進一步增強。新疆藍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翟玲說:“藍山屯河型材作為這個行業當中的龍頭企業,一直致力于依靠新產品研發來去引導市場,以此能奠定我們企業在這個市場當中的龍頭作用。”
為幫助更多的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成長為行業“小巨人”,昌吉市一方面加強與中科院和福建有關部門合作,精心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方面則出臺各種優惠措施,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今年,昌吉市財政拿出來一千萬元的資金,引導企業大力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對于企業的科技創新特別是創新平臺建設進行重獎,其中新審批為國家和自治區級的技術創新平臺分別給予30萬和10萬元的獎勵,新批準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給予100萬元的獎勵。
在政策的推動下,目前昌吉市已經建成46家科技型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9家,今年已被認定的科技成果成果轉化項目達12項,全年專利申請授權總量達98件,名列全疆縣市前列,科技成果轉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在5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