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長假里,喜文華也沒有放下他所鐘愛的新能源事業,在蘭州給來自19個國家的國際學員進行了太陽能應用技術培訓后,又匆匆搭乘飛機前往墨西哥參加全球可再生能源論壇。
“在10月中旬,我們還要在蘭州舉辦一個‘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中國西部太陽能-風能國際論壇’,與國際同行一道,研討中國西部的新能源發展。”喜文華說。
身兼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主任的喜文華,每天都在與太陽賽跑,未來一個月要干什么,他把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的。
“這是一個值得奮斗終生的事業,也是惠及子孫的事業。”不管有多疲憊,提起太陽能事業,喜文華的身體里似乎有釋放不完的能量。
1978年,從蘭州大學外語系畢業的喜文華,參加了中國第一所太陽能科研機構--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創建。從此,充滿朝氣的太陽能事業成為他矢志不渝的追求與選擇。
喜文華與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同事們一道,先后參與了中國第一座被動式和主動式太陽房、第一座10千瓦太陽光伏發電站、第一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第一個太陽能熱水器性能測試臺、第一座太陽能采暖的學校和醫院等重要科研和建設的開拓性工作。
他們的努力引來了世界的目光,1980年,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亞洲最大的太陽能采暖與降溫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在蘭州郊區開建。2005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權在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基礎上建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
“我們在太陽能應用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不光獲得了發展中國家的贊譽,而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肯定和支持,蘭州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國際太陽能科研和技術培訓中心。”喜文華說。
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喜文華非常清楚,科技發展對一個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在與國外同行分享中國太陽能應用技術和經驗的過程中,他也深深地感到,一個國家強大后給世界發展所帶來的力量。
“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表明,中國的太陽能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同時,中國在太陽能利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與中國政府對科學技術研究和新能源發展的長期重視是分不開的。”喜文華說。
通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擁有先進、成熟、實用的太陽能利用技術,并已完成從產品出口到技術出口的成功跨越。喜文華相信,明天太陽會更燦爛,更多的國家會同中國人民一樣,分享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