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實現后發崛起、加快國際化進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區的戰略構想。然而,地處內陸,既不沿邊,也不靠海……在區位條件不利的劣勢下,如何促進外向型經濟的騰飛,成為了寧夏檢驗檢疫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面對挑戰,寧夏檢驗檢疫局迎難而上,找準結合點,創新服務手段,努力縮短著寧夏與世界的距離。
口岸是一個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標志,也被看作實現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便捷路徑。作為內陸省區,寧夏確定了空港陸港多式聯運、打造全新“無水港”的發展思路。配合這一舉措,該局提出“機構、制度、設備和服務”四個到位。
惠農辦事處是一個年輕的部門,專門為服務寧夏惠農陸路口岸而設置。由于地處荒灘,這里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常年干旱缺水,并屢有風沙肆虐。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辦事處于2010年5月入駐以后,從建章立制開始,先后編寫了44項內部工作制度,制定出14項工作規范,逐漸實現了內部管理的科學化。為使職工迅速進入角色,辦事處把業務培訓當作重中之重,將空閑的職工宿舍改造成學習室,“白天工作,晚上充電”,使得技能培訓實現了常態化。扎實的業務能力,促進口岸工作迅速步入正軌。入駐當年,辦事處就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通報表彰。
在促進擴大出口工作中,該局注重與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
恩德(銀川)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2010年與巴基斯坦某公司簽訂了風力發電機的出口合同。由于技術參數多、各項指標要求嚴格,在接到企業業務咨詢后,檢驗檢疫人員立即深入企業,摸底調查生產工藝條件和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同時,安排專人收集技術標準,摸清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點,量身定做檢驗方案,做實前期工作。
在該批風力發電機的組裝、調試過程中,檢驗人員對從零部件入廠檢驗到安裝調試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全程監管,并按照國家標準對裝配機械安全、電氣系統絕緣做了重點檢查,嚴格調試檢驗控制保護系統、發電機組功率特性和變槳系統。今年9月,16臺、貨值1648萬美元的大型風力發電機正式起運出口,填補了寧夏大型風電設備出口的歷史空白。檢驗檢疫工作人員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細心周到的服務,贏得了企業的由衷贊譽。
在該局的有效幫扶下,越來越多的“寧夏制造”相繼走出國門。今年前10個月,寧夏地區外貿出口達13.05億美元,同比增長38.06%,較全國出口增速高出16個百分點。
今年10月,在2011寧洽會暨第二屆中阿經貿論壇總結表彰大會上,該局被評為服務保障工作先進集體。這一榮譽,詮釋了檢驗檢疫人員服務中阿經貿論壇所付出的努力。
對這一關乎中阿經貿發展大計的國際會議,該局實施了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工作。提前印制了中英阿文對照的檢驗檢疫《服務指南》,發放給會務組和參展客商,方便辦理相關手續。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做到隨到隨檢,最大程度為參展客商提供便利。
更具長遠意義的是,該局投身到清真標準互認、技術壁壘研究等領域,以期解決中阿經貿深層次發展遇到的問題。目前,寧夏已經借助中阿經貿論壇的平臺,與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爾等6個國家有關機構簽訂了清真食品標準互認合作協議,打開了雙邊貿易的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