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今世界處于大變革、大發展、大調整時期,國際局勢不確定性、模糊性和突發性的特點愈加鮮明。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西亞北非地區持續動蕩,迫使人們重新審視國家治理的理念;世界經濟面臨二次探底風險,金融危機開始向政治和社會危機轉移;中國周邊環境出現新變化,形勢日益嚴峻。
為進一步了解和研判正在發生變化的國際局勢,繼去年舉辦首屆“縱論天下”國際形勢研討會后,12月16日新華網再次邀請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暢言2011年國際戰略格局出現的新變化,并展望未來發展的趨勢。新華網希望通過舉辦“縱論天下”系列研討會,傳遞各位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幫助網民消除對很多國際熱點問題“怎么看”的困惑。
新華網每天推出數位專家的精彩演講,本文是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殷罡在發表題為《觀察中東大動蕩要著眼于民族和教派角逐》演講的主要內容。
2011年12月16日,新華網“縱論天下”系列研討會第二場《2011國際戰略格局新變化和未來趨勢》在京舉行。圖為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殷罡在發表演講。
2011年中東的事兒比較多也比較復雜,我就講幾點今年媒體上不是特別炒作而又需要關注的事情。咱們從恐怖主義說起。
第一,埃及大選、突尼斯大選肯定是伊斯蘭政黨上臺。整個地區早就伊斯蘭化了,1300多年骨子里就是這個東西,選出來也只會是這個東西,伊斯蘭政黨上臺符合文化、環境、傳統等等,是很天然的事情。冷戰時期為什么強人政治控制這個地區呢?冷戰時期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爭霸,爭霸就需要壓制和利用宗教勢力,所以說冷戰時期我們看不到什么,那溫和伊斯蘭勢力上臺會有什么傾向?“9•11”后恐怖主義哪兒來的?如果說是蘇聯紅軍煽動的話大家可能會很吃驚,1980年以前世界上有恐怖主義嗎?大體上沒有。但是在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后,中東的這些穆斯林,好斗的、責任心強一點的都跑到阿富汗去打蘇聯紅軍了,因為“共產主義者占了穆斯林的土地”。那時候美國中央情報局干什么呢?生怕這些穆斯林小伙子不懂“圣戰”,就印“圣戰”的小冊子,在打蘇聯紅軍的過程中培養恐怖主義或者說是激進伊斯蘭。等蘇聯紅軍一撤走,這種勢力一旦培養起來就一定要尋找目標,最后就發生了“9•11”。美國煽動的伊斯蘭“圣戰”最后就表現在紐約雙子塔被撞塌。
這就達到一個頂點,美國就開始反恐。反來反去它又認為推行民主是反恐的根本,全世界都民主了,就沒有恐怖主義了。這也符合美國根本利益,盡管和短期利益可能會發生一些沖突,受到沖擊后陷入一些麻煩,這或許是歪打正著,或許是美國的政策智囊團里有高手。通過在中東推行民主,伊斯蘭政黨上臺了,伊斯蘭政黨上臺后必然有什么趨勢呢?一定使伊斯蘭力量遏制恐怖主義。
大家都知道利比亞的黎波里是“基地”組織拿下的,的黎波里的安全局勢一直存在大問題,老百姓示威讓外來軍隊撤走,就是讓利比亞伊斯蘭戰斗團撤走,伊斯蘭戰斗團就是“基地”組織的利比亞分支。這些人現在已經注意到不能濫殺無辜了,伊拉克的“基地”組織在伊拉克戰爭后期也調整了政策,連本•拉丹都恨扎卡維,說你怎么亂殺人,專炸清真寺?給咱們丟人。于是扎卡維被“基地”組織內部借刀殺人,讓美國無人機給除掉了。
伊斯蘭政黨上臺后有這樣的傾向,它要擔當一部分責任,它要維護一方的平安,那就一定要把自己所主張的溫和伊斯蘭意識推廣出去,要掌權了就要符合國際規則,要納入一定的軌道和范圍,一定要鎮壓更極端的勢力。哈馬斯在加沙最恨的不是法塔赫,而是“基地”組織和這些“薩拉菲”派(本網注:“薩拉菲”在阿拉伯語中意思是“堅持祖先傳統”。這一組織受到“基地”組織思想影響,信守建立正統宗教國家、反以色列和反西方的立場),就是比哈馬斯還橫的這幫人。向以色列發火箭的往往不是哈馬斯,因為簽了協議了,發火箭就是找打,而那些更極端的,就是要找打,添亂,哈馬斯專抓這幫人。這就意味著將來伊斯蘭政權會分攤相當一部分的反恐任務,反對伊斯蘭極端的任務,也就是說在伊斯蘭內部消化一些恐怖主義因素。這實際上就是等于把在民間的伊斯蘭力量扶上臺,讓他們和西方共同承擔反恐責任,我不認為這是西方的深謀遠慮,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必然趨勢,所以對恐怖主義蔓延大家不必過于擔憂。
第二,今年有一個問題折射出中東問題的實質和根本,就是1981年成立的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的作用和擴充。6個海灣國家都盛產石油,都和伊朗作對。為什么1981年才出現海合會?1981年是什么日子?那是伊朗和伊拉克打得不可收拾的日子。伊朗咄咄逼人地要輸出什葉派的革命,逼著薩達姆發動戰爭。海灣這些國家有一個什么特點?遜尼派的阿拉伯王室掌權,但是國民里有大量的什葉派,有些國家甚至什葉派的人比遜尼派的人還多。像今年巴林什葉派上街造反,巴林情報部門抓了幾個最能鬧事的,問他們,嘿,你們的招數都挺高的,在哪兒學的?在黎巴嫩學的。誰教你的?真主黨教的。凡是在海灣地區什葉派鬧事的背后一定有伊朗,海合會的國家,這些遜尼派的阿拉伯王室一定會鎮壓,根本用不著美國人操心,美國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好人。所以你看巴林鬧事,海合會聯合部隊出兵,很少有人說是壓制民主。在中東地區,最持久、最根本的矛盾,不是阿拉伯人民和西方殖民者之間的矛盾,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間的矛盾,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1981年成立的海灣合作委員會最根本的動機就是防止伊朗的擴張,防止什葉派的擴張,防止伊朗伊斯蘭革命的輸出。
今年約旦和摩洛哥這兩個君主國提出加入海灣合作委員會,他們開會馬上表示歡迎,就等于是接受了。這又說明了什么?阿拉伯君主國家團結起來了,咱們的國家都別鬧革命,鬧革命都沒什么好,團結起來。美國和西方國家是不是珍惜、愛護、喜歡這個君主聯盟呢?絕對是喜歡的。于是在阿拉伯世界形成了兩大陣營,不斷演進的阿拉伯共和體制國家,包括埃及、突尼斯、敘利亞、阿爾及利亞等,還有海灣的和非海灣的8個阿拉伯君主國家,現在集合在海合會的旗幟下。海合會有一支非常強大的聯合部隊,這支聯合部隊的兵力加起來除了人員素質比伊朗差一點,空軍上的實力絕對壓倒伊朗。如果再發生了針對伊朗戰爭,當然遏制伊朗核崛起的戰爭,最主要的一支戰斗力量一定是海合會的聯合部隊。
看中東問題不要說美國想干什么、法國想干什么,中國的利益何在,少扯這些表面上的事兒,根子在于文化、種族上的沖突。
第三,伊朗的問題。伊朗為什么造核武器大家都不讓,為什么印度、巴基斯坦造出來了,假裝制裁一下就完了?因為兩家都沒有或者兩家都有,誰就都不打了,平衡了。但是伊朗核武器為什么受到遏制?就是因為和伊朗對立一千多年的阿拉伯陣營的核武器被扼殺了。薩達姆的核反應堆在1981年被以色列端了窩了。為什么以色列在1981年非要親自出馬打擊薩達姆的核反應堆?就因為那時候薩達姆打波斯人全世界都支持,都害怕伊朗,那時候以色列說聯合美國打根本沒戲。但是以色列意識到如果薩達姆這種人掌握了核武器,他敢用,所以在巴格達反應堆投料生產的頭一天給炸了,炸了以后全世界譴責。以色列的這一舉動極大地給中東的進一步角逐埋下伏筆,阿拉伯世界的核武器被消滅了,波斯人的留下來了,一直到現在。
2011年12月16日,新華網“縱論天下”系列研討會第二場《2011國際戰略格局新變化和未來趨勢》在京舉行。圖為部分到場嘉賓合影。
2003年春天,美國快打伊拉克的時候,伊朗宣布南部發現了鈾礦,要自己提煉。伊朗很聰明地抓住了這個機遇期。2003年到現在8年,在這8年里伊朗從一開始煉“黃餅”,到現在過兩天就要往核反應堆里放國產的燃料棒了,速度不算太慢。伊朗如果有核武器,最害怕的是誰?以色列根本就不怕,首先以色列面積就這么小,原子彈扔哪兒都是死的阿拉伯人多,猶太人都藏地窖里了。而且你要一扔,以色列“海豚”潛艇上攜帶的核導彈是世界上非常出色的核反擊武器,常年有一艘趴在紅海,所以伊朗根本不會動以色列,就是拿他說事,最害怕的是阿拉伯人。
伊朗面臨著這樣一種壓力,它的核武器能不能造出來?造不出來,一造出來不可能生存下去,因為他沒有一個具體的對手,沒有可以和他平衡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這樣的沒有。如果當年伊朗不鬧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和薩達姆和平競爭,現在也可能會像印度和巴基斯坦造出一對兒核武器,說到底還是伊朗伊斯蘭革命沒玩兒好,走了大彎路。
伊朗現在怎么辦?霍梅尼很聰明,它設計的伊朗體制堅持伊斯蘭原則,實行伊斯蘭教法,但是他把西方的議會制,三權分立完整地搬到了伊朗。上面又設立了憲法監督委員會和伊斯蘭專家委員會等確保伊斯蘭主導,最頂端的是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霍梅尼說伊朗的精神領袖應該學問大、德高望重、有領導能力,這個定位很高,實際上只有他自己才夠格,在他之后呢?哈梅內伊的權威始終受到挑戰,哈梅內伊之后,這個體制不變才怪。
伊朗上個月實驗洲際導彈時爆炸,炸死了很多核專家和導彈專家,那天本來邀請哈梅內伊也去的。前兩天哈梅內伊把革命衛隊的幾個高官包括他的小兒子也抓起來了,明顯就是政變,這個體制已經面臨著巨大挑戰了。哈梅內伊還沒有做出最后的決策,如果他的決策是一定要組裝核彈頭,肯定會找打,如果不組裝,另辟蹊徑行不行?這兩天他正在做一個大的舉動,12月12日,伊朗情報部長訪問沙特,帶去了和解協議,想要分享核計劃。而且說保證督促伊拉克什葉派領導人確保遜尼派的利益,咱們兩家合伙別掐,咱們共同的敵人是美國和以色列。
11月28日,人們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的薩巴·巴赫拉特廣場游行示威,抗議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對敘實施制裁的決定。當日,上萬名敘利亞民眾在大馬士革舉行抗議阿盟經濟制裁的示威游行。阿盟27日在開羅召開緊急外長會議后決定立即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
伊朗中東地區經常發生一些奇妙的事情,捕獲伊朗的無人機那是一個極高的技術,現在傳說出來捕獲了不是一架了,已經是第七架了,把以色列的也捕獲了。無人機和衛星,美國整個的全球無人監控系統的源代碼和密碼是相通的,所以現在美國不會打伊朗,不把無人機問題解決透了,不在技術上壓伊朗一頭,這個仗根本沒法打。
現在美國、以色列包括西方也意識到了打伊朗不是好辦法,伊朗在美國有150萬到200萬雙重國籍的波斯人,他們也反對打伊朗,他們說開戰將導致全國戰備動員,體制又維護下來了,西方的普遍看法是依靠長期的經濟制裁,逐漸促成伊朗內變。
再講講大家應該注意的中東出現的新動向。當初猶太復國主義復國,美國參議院1916年通過決議,要求英國人幫助建國的時候,當時提出一個說法,就是在盛產石油的地區一定要有一個符合西方意識形態的政體,就是猶太人的國家。但猶太人建國后,中東戰爭打了這么多次,恰恰都是在沒有石油的地方打。
現在不同了,在東地中海從塞浦路斯到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加沙一帶發現了好幾個萬億立方米級別的天然氣田,這個地區可能會成為另外一個波斯灣。這會出現什么情況?就是在傳統的中東的非資源沖突區,增添了爭奪資源的因素。以往中東沖突區不一定是有資源的,有資源的地方反而打不起大仗。像薩達姆和科威特搶那是一種邊界沖突,現在傳統的巴以沖突地區出現了資源這怎么辦?所以東地中海地區將來的沖突就復雜化了。
這個天然氣問題,今年夏天土耳其派軍艦到塞浦路斯示威,因為土耳其在塞浦路斯北部建立了一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族共和國。世界上只有土耳其一個國家承認,他說他在這里也有利益,以色列軍艦飛機馬上過去對抗。因為以色列已經和塞浦路斯簽了協議,要聯合開發,土耳其又躍躍欲試想爭這個資源,所以中東地區十分復雜,大家不要老想著中東地區恐怖主義的小事,要想著根本利益的沖突。東地中海的油氣之爭有可能會成為今后的熱點。
最后講講美國政策的調整。反恐或者打仗都圍著地中海周邊,這些戰爭的嚴格地界定應該是一神教內部沖突,中東地區主體民族之間內部的沖突,沒中國什么事。一定要超脫不能介入,平等地和波斯、阿拉伯、突厥和猶太國家做買賣、發展關系,平等地不介入就是對地區和平的最大貢獻。
美國現在把地中海的一部分責任分擔給法國,把自己的力量更多放在亞太,從美國角度來看,做的非常理智。美國雖然是一神教文化圈的成員,但從地緣來講,美國不該在地中海周邊玩得太厲害。冷戰結束后,地中海周邊地區、中東地區就是該歐洲人承擔責任的地方,美國分擔一些責任,既不是一超獨霸了,盟友的利益還可以得以照顧,自己的負擔也減輕了,何樂而不為?現在的美國開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太平洋,那里才是美國真正該下功夫的地方。
仔細想一想,美國二戰后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拼殺得最厲害,死得人最多,都是在亞太地區,直接對手和幕后對手都是中國。美國國運受到最大的挑戰,1941年珍珠港事件,也發生在太平洋地區,對手是日本。日本和中國,都是太平洋國家。美國人知道地中海周邊早晚還會是歐洲的地盤,在那里,歐洲遲早要占主導,美國一定要在亞太占據最重要的位置,和中國、日本展開競爭與合作,將來是一種分享權力和責任的關系,美國不會把中國滅了,羅斯福說的世界需要四個警察,中國本來就是在警察名單上的,那時候想的是讓中國看住日本,朝鮮戰爭后,日本的地位變了。今后怎樣變,我們要把握好。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