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寧夏清真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全區清真和穆斯林產業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年實現出口1000多萬美元。寧夏正在打造中國清真產業連通世界的重要集散地和前沿陣地。
“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寧夏大力發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尤其是連續成功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寧夏)國際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暨寧夏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寧夏)國際清真產業合作論壇、中國(寧夏)回商大會、中國穆斯林企業家(銀川)峰會”等民族特色鮮明的盛會以來,寧夏在加強同穆斯林國家的廣泛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清真產業和穆斯林用品的發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寧夏清真產業探索國際市場
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約15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4,全球清真食品年交易額約為1500億美元,清真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作為中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寧夏回族群眾與世界15億穆斯林人口在吃、穿、用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寧夏發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有著獨到的優勢:一是中國“寧洽會”為中國清真產業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平臺。二是寧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化、國際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已形成較好基礎和有利條件。商務部出臺的全國餐飲業發展規劃中,寧夏被確定為中國清真食品工業化基地。三是交通瓶頸逐步得到解決。銀川河東機場已被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為國際性機場,空港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就緒,銀川至迪拜的空中航線已順利開通,使寧夏和中東穆斯林國家的聯系更加緊密、更為方便。
在國際市場上,寧夏先后有16家企業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并通過了HAAP認證,我區的企業已經在阿聯酋的迪拜設立物流貿易點。迪拜是國際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是中東、北非等地貿易中心,也是我國清真食品進入新興市場的最佳渠道。自治區一些有實力的清真食品生產企業已經把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寧夏清真食品認定中心已順利開展工作,清真食品出口在加工技術、生產設備、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上具備了進入國際市場的必要條件。但是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寧夏清真食品及其他清真產業加工企業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普遍較小,外部市場開拓受到一些條件限制;雖然寧夏的清真牌子很亮,但在國際市場上的商品還比較少。
寧夏清真產業發展漸入佳境
“十一五”以來,寧夏清真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目前,寧夏共有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產經營企業1萬多家,其中從事餐飲業的8736家,從事生產加工、清真食品銷售經營的1522家,其他為穆斯林用品加工和營銷企業?,F已形成300余件專利。全區清真和穆斯林產業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清真牛羊肉遠銷馬來西亞、阿聯酋、科威特、埃及等國家和地區,年實現出口1000多萬美元。隨著內陸開放戰略實施合作的發展,寧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已開始被中東、東南亞穆斯林市場認可。寧夏正在打造中國清真產業連通世界的重要集散地和前沿陣地。
產業特色優勢正在形成。“十一五”以來,寧夏依托自身優勢、緊盯國際市場,積極發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清真名牌品牌戰略穩步推進,制定了清真產業品牌培育指導意見、出臺了著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辦法。
銷售市場不斷擴大。隨著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對外貿易市場不斷開拓,產業影響力不斷擴大,產品陸續出口到東南亞、中東、歐美、中國香港等30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達到166.1萬多美元,出口清真牛羊肉354.27噸,枸杞、蜂蜜等出口量穩步增長。形成了輻射周邊,拓展中東部市場,逐步進入國際市場的良好局面。
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十一五”期間,寧夏共有37家清真食品生產企業被國家民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為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企業,享受國家財政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和技改項目貸款貼息。2009年全區清真食品類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享受流動資金貸款貼息1080萬元,技改貸款貼息和財政補助資金200萬元。自治區在2009年設立了清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拿出5000萬元支持清真產業發展。
質量標準和認證體系建設積極開展。2008年自治區成立了寧夏清真食品(國際)貿易認證中心,
對進出口清真肉食品進行認證,確保了食品質量安全。2009年3月,國內第一個清真食品認證體系地方標準《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認證通則》正式發布實施,《通則》的出臺填補了我國清真食品認證的空白。與穆斯林國家的相互認證工作積極開展,已經與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HALAL(哈倆目)認證機構達成相互認證協議,為寧夏與阿拉伯國家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交流合作創造了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