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捐贈引質疑
12月22日,網友“七道陽光”在新浪微博發帖稱,12月16日,寧夏某企業一行十余人,身著志愿者服裝來到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黎套村黎套小學,向黎套小學捐贈了十幾包衣物、40個新書包及部分學習用品。捐贈人員走后,學校老師和村民打開編織袋才發現,里面的很多衣物根本無法穿,只好丟棄。
該微博引發眾多網友關注:4天內114條轉發、54條評論。網友“高小瑜”說:“想起上次公司組織募捐舊衣,有位同事把衣服一件一件干洗好,分開裝在干凈的塑料袋中,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網友“那年夏末的記憶”則認為,“這種事很正常,頂著捐衣物的名捐的衣物,根本就不適合當地的情況,說白了,就是處理家里不穿衣物的一個途徑”。網友“冬天的火熱”稱,雖然他們窮,但他們不是撿破爛的,不想捐就不要捐,要捐就捐好一點。網友“安琪周周”說:“我倒是覺得也不能說他們此舉變味,畢竟初衷是好的。再就是他們不了解當地情況,捐助衣物沒能整理好。希望以后能注意就好,捐衣物一定要適合捐助對象。”
記者輾轉聯系到黎套小學的楊校長。據楊校長介紹,志愿者走后,他們確實從捐贈物品中發現了一包破舊得無法使用的衣物,便丟棄了。其他的衣物雖然可以穿,但大多是成人衣物,學生真正能穿的沒幾件,因此學校只能將這批衣物發給學生,讓他們帶回家給大人穿。楊校長表示,對于鄉村學校學生來說,他們最缺的是文具用品,以及一些適合過冬穿的棉衣、保暖性較強的鞋子。
按需捐贈受歡迎
與上述引起網友熱議的捐贈活動相比,今年11月在網上發起的一次捐助活動,卻因有詳細的安排策劃得以圓滿完成。這次活動的受捐對象是銀川穆斯林孤兒院的學生,在捐助活動進行前,網友“安琪周周”就將捐助對象需要的物品清單公布在微博上,熱心網友及市民根據清單準備物品,從而規避將一些沒用的東西捐出。
記者了解到,除此次捐助外,“安琪周周”還曾參與給銀南山區孩子捐贈衣物,以及向福利院捐贈物資等活動。每次發起活動,“安琪周周”都會根據不同的捐贈對象,確定不同的物資,并公示告知愛心人士,而且要求捐贈者將捐贈衣物清洗干凈。收到捐贈衣物后,“安琪周周”及其隊友會首先檢查,淘汰不合格衣物,再分類分批打包捐出。以在銀南山區舉行的那次捐贈活動為例,當地的孩子缺少冬衣,他們就從收集來的衣服中挑出適合初中生和小學生穿的,再按棉衣、毛衣、褲子等分類,然后捐出。這樣的按需捐贈,不僅受到捐助對象的肯定,也能讓捐助物品真正發揮作用。
如何捐民政支招
捐贈活動如何規范?受捐對象需要哪些物資?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于12月26日采訪了自治區民政廳宣傳室陳主任。陳主任認為,對于個人或企業捐助物資的行為,首先要給予肯定。如果捐贈物資出現較大問題,民政部門會介入調查。目前我區各市縣都有捐助站,專門對捐贈的衣物進行分類整理,找不到捐贈對象的人或單位,可直接將衣物送到那里,但之前一定要將收集起來的舊衣服進行清洗和消毒,這也是對捐助對象的尊重。
農村學校或偏遠貧困地區需要什么樣的物資?該廳減災中心的王主任介紹,對于捐贈物資,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首選是現金,也可以用現金購買一些捐贈對象急需的物品。而農村學校的學生急需衣物、課本、學習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