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定義。具體到興慶區,就是讓轄區居民住得舒適,創業就業不愁,出門游玩有好去處”,這是興慶區區長馬愛平談及該區2012年政府工作將給居民帶來實惠時的表白。
做好“減法”,讓城鄉更宜居
“興慶區因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聚集了區內優質的人文、教育、醫療和休閑娛樂資源,具備了宜居的先決條件。”2011年12月30日,興慶區區長馬愛平接受記者采訪時,很自豪地說出上述話語。但緊接著他話鋒一轉,“作為老城區,興慶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城市病,如交通擁堵、公共設施基礎薄弱,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也日益突出,急需解決”。
對此,“2012年,興慶區將著力做好‘減法’,讓城鄉更宜居。”馬愛平強調,做減法,就是圍繞新華商圈及其周邊老舊、無物業小區,加大拆遷改造力度,遵循多拆少建的原則,將拆出來的公共空間建成公園、綠地及地上地下停車場等,同時加大老舊小區的上下水、天然氣、供熱管網等改造,做好賀蘭山東路延伸、兵溝黃河大橋、203省道拓寬改造、友愛中心路及東部12條路網連接線等。“農村宜居則是通過特色小城鎮建設、中心村建設等,集聚區域發展要素,縮減自然村,讓腰包鼓起來的村民逐步享受到與城里人同等的公共服務。”馬愛平介紹,數據顯示,興慶區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10%、為6萬人。目前該區正在建設中的掌政鎮特色小城鎮,規劃居住人口5萬人,一期安置工程已交工,千余農戶入住,二期和三期將于2012年開工。特色小城鎮同時配套建設商業街、市政道路、給排水、供電、天然氣,及學校、幼兒園、醫院、公園、廣場等公建服務項目。
宜居的城市必將更宜業
“宜居的城市必將更適宜于創業就業”,馬愛平區長對此深信不疑,他還給記者打了個比方:譬如,興慶區有一所好學校,必將吸引一名學生,帶到一個家庭在興慶區買一套房,而這一家人今后的衣、食、住、行、就醫等都會直接間接帶動就業創業。
2012年,興慶區將繼續通過“一圈兩線”的穩步發展帶動轄區創業就業,拉動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在新華商圈新建眾一偉業商業廣場、鴻天房天都商業、天源達商業綜合體項目,爭取百腦匯電腦商城、銀川中金國際大廈等項目落地;在麗景街商貿物流帶上加快江寧國際酒店用品商貿城等19個續建項目建設,力促三森國際家居匯展中心二期等項目開業運營,開工建設交通物流港等16個項目,力爭啟動中阿經貿國際物流港等12個項目建設。初步估算,僅商貿物流帶,2012年新增1萬個就業崗位,新華商圈帶動創業就業的潛能則不可限量。
2012年,該區還將開展國家級創業城市創建活動,實施“百名青年創業培育行動”,提供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000萬元,鼓勵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輕人創業就業。同時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做好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群就業,讓宜居的興慶更加宜業。
做首府宜游的“后花園”
大漠、黃河、濕地、農家樂、生態游等豐富的資源,讓興慶區在首府休閑旅游中占盡優勢。2012年,立足打造“文化旅游魅力區”品牌,馬愛平區長大膽提出:“讓興慶區做首府宜游的‘后花園’。”
2012年,興慶區財政投入2000萬元支持文化旅游事業發展。全面推進黃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風情等文化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抓好銀川黃河橫城國際休閑度假區、黃河小鎮等續建項目,實施趙家湖生態湖泊濕地旅游、金岸官湖小鎮項目,爭取陶林園藝場生態旅游綜合開發、鳴翠湖濕地保護項目落地,開發胡楊林旅游項目,推進馬蘭花自駕游基地建設等。
馬愛平區長透露,在眾多項目中,陶林園藝場生態旅游綜合開發可謂是大手筆,目前該區已與北京中坤旅游集團達成投資意向,計劃投資百億,用5年時間建成一個大型綜合生態旅游區。屆時,該旅游區將是興慶區乃至銀川市最具吸引力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2012年興慶區為民辦好8件實事
相關鏈接
1.新建、擴建2所中學、7所小學、2所幼兒園,改善辦學條件,緩解大班額和入園難。
2.修建鄉村公路、園區道路及莊點巷道50公里,新建、改造橋梁2座,改善農村出行條件。
3.建設興慶區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解決社區文化用房10個,支持10個民間文藝團體發展。
4.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投放一批垃圾收運、中轉設施,建設3個小型污水處理氧化塘,解決農村垃圾收運及污水排放問題。
5.建設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各10個。
6.提高城鄉90歲以上無固定收入高齡老人津貼,90-94歲老人提高到每月400元,95-99歲老人提到每月500元,100歲以上老人提到每月700元。
7.提高社區工作者和環衛工人待遇。
8.投入100萬元,儲備救災物資,提升防震減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