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伊斯蘭教
作為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個宗教。維護個人信仰與工作協商極為復雜。按時禮拜、謙虛的準則、齋月禁食限制兩性關系,安拉的戒律存在于所有穆斯林之中。因此,當工作蔓延到生活,而工作場所的宗教行為不被允許,穆斯林如何協調對工作場所的需求而不損害他們的信仰?
許多文章表明,穆斯林在職場面臨重重困難。阿貝克隆比 & 費奇(美國休閑品牌)公司臭名昭著,因為其違反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的歧視條款;由于外表不符合公司“看”的政策,許多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民族被不當終止或解除合同。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該公司解聘了一位佩戴頭巾的穆斯林婦女,向2009年結案的一樁集體訴訟作出回應,集體訴訟質疑公司解雇帶頭巾的穆斯林婦女的權力。
在高級時裝工作場所,衣著歧視很明顯。"在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迪斯尼樂園,也遇到歧視的糾葛,迪斯尼終止聘用一名在主題公園工作的戴頭巾的女子。盡管公然的歧視行為令人不安,但相比無數其他組織敘述報告里針對那些“公開的”穆斯林的工作歧視,這兩個事例幾乎沒有觸及問題的表面。
對穆斯林婦女而言,佩戴頭巾是信仰的延伸,不是裝飾。因此,要求她們摘下頭巾類似于要求她們解去衣衫。它提供保護,代表信仰,表達信仰的安全,不僅僅是女性佩戴的單純的裝飾品。
問題是否是長須、帽子、頭巾、面紗、罩袍或其他與外表相關的方面,這一點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穆斯林應該將自己置于一個信仰可能遭到質疑或減弱的工作環境之中嗎?難道沒有足夠的、合法的、不需要特定外表的工作機會?這些問題的答案籠罩在不同的觀點里。
一方面,許多伊斯蘭教批評家可能認為公司不該容納宗教,允許員工反對公司著裝規范會打開很多其他違規行為的大門。也有人則主張,作為宣教的一部分,穆斯林必須進入的正是這些“閉著門”的工作場所,傳播對伊斯蘭的了解與知識,以便最終克服消極帶來的恥辱。
雖然外表可能是穆斯林最明顯的工作場所分化的緣由,但工作中婦女不是只面對著裝或外表沖突的情況。最近,美國全食公司解雇了一名去朝覲的男子,另一組的索馬里人要求間歇禮拜也被解雇。這是人格的個性沖突,還是伊斯蘭教在工作場所遭遇的更深層次的讓人厭惡的兩個例子?
Ilhan譯自Separation of Work and Faith(伊斯蘭之城),中穆資訊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