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5日訊 (記者 王楠)作為撒拉族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韓興旺一直心系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發展。他今年的提案是建議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旅游和基礎設施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及資金支持。
當地自然、人文資源豐富 呼吁發展旅游
韓興旺表示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是國家級的少數民族貧困縣,資源困乏,交通閉塞,當地居民主要依靠種植糧食及瓜果為生。但是當地的自然景觀極為豐富,有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西雙版納”的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丹霞地貌、彩虹瀑布、烏山池,還有撒拉族東遷遺跡駱駝泉以及大禹導河的遺跡等。
撒拉族與藏、回、蒙、漢多個民族在此和諧相處,造就了當地極為濃厚的人文和宗教文化氣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街子清真寺、撒拉族先民遺留下來的珍貴手抄本《古蘭經》、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已故十世班禪大師故居以及著名藏傳佛教大師、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喜饒嘉措的故居、紀念館等都位于此地。
撒拉族自治縣旅游業發展潛力很大,但由于距離市中心較遠,交通等基礎設施都比較落后,發展受到制約。韓興旺呼吁國家能夠投入一定的資金,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再由企業帶動百姓,使循化早日擺脫貧困。
提案得到落實 解決循化用水問題
連續做了十年的全國政協委員,韓興旺每年都要帶著10來個提案來上會。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前與幾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聯合提出的一個關于水利的建議。循化縣雖然緊鄰黃河,但有水卻喝不上:水在下面流,人在上面住。十年九旱,家家戶戶吃水都要靠毛驢去馱。通過韓興旺的建議,國家加大了投資,把黃河的水量蓄到足夠的高度,基本解決了吃水問題,現在家家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農業灌溉用水也得到了保證。
尤其關注穆斯林企業發展
作為青海省工商聯副主席,韓興旺尤其關注穆斯林企業的發展。他表示青海有一批叫得響的穆斯林企業,比如青海興旺集團,就是由20多名撒拉族青年農民工組成的建筑隊發展成。今天產值近10億元,集建筑、設計、電力、貿易、旅游、房地產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民營企業。還有目前世界最大的穆斯林民族服飾及用品生產企業、國內最大的毛紡企業、國內最大的牛絨服裝基地…… 這些都是青海穆斯林企業的代表。伊斯蘭教向以重民生、重實業、重商務而著稱于世,這種重商濟世的伊斯蘭經濟文化是從父輩一直延續下來的。撒拉族民眾或多或少都做點生意,但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形式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當地居民發展理念比較落后,另一方面缺少國家支持。
韓興旺表示,青海現在比較成規模的一批穆斯林企業都是改革開放初期在政府支持下發展起來的,今后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就很難再現大型的穆斯林企業,希望國家能夠給予穆斯林民營企業足夠的政策支持。
背景資料:
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原本與中亞的阿塞拜疆族是同一民族,元代遷入青海的撒馬爾罕人與周圍蒙、回、漢、藏等民族長期相處,相互融合,發展而成撒拉族。現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化隆回族自治縣黃河谷地。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成立于1954年,是全國惟一的撒拉族自治縣。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少數民族貧困縣。自治縣位于青海省東部,平均海拔2300米,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3萬人,其中撒拉族占60.31%,藏族占23.25%,回族占8.69% ,漢族和其他民族占7.75%,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2.4%。